打造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先的县域副中心
新会区崖门镇党委书记练庆铭接受南都专访。扫码观看更多内容扫码看视频
在江门,有一个滨海城镇被称为“小厦门”,这个小镇就是崖门镇。崖门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面积2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6万人,东与新会区古井镇、沙堆镇、珠海市斗门区相望,南濒南海,西接台山市,北邻新会区双水镇。崖门镇集“山泉湖海林”于一体,受到了众多游客青睐,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冉冉升起的旅游明星。
除了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之外,崖门镇的经济近年来亦突飞猛进,名列新会区前茅。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
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全力奋战“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壮大产业强县富民,加力发力培育千亿经济强县和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新会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举全区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在这片热土上,崖门人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融入银洲湖西岸一体化发展区,协同银洲湖东岸发展区的古井、沙堆,打造江门沿江出海、深度对接大湾区的中心镇,力争用10年时间挤进全国千强镇的前500强,努力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
经济大提升 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超3亿元
在崖门镇银洲湖西岸,海工装备沿江一字排开,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制造风电塔筒。2011年,全球500强企业威立雅集团在崖门镇投资建设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能够满足船舶修、造、拆,以及大型海工结构的制造和上下水。
海工装备产业蓬勃发展,是崖门镇近年来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据统计,2022年,崖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亿元,增速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超3亿,达到3.0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区内名列前茅。
新会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举全区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新会将全面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加快出台实施四个“一体发展区”发展规划,开创区镇一体、园镇融合新局面,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其中,力争到2025年,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作为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的主力军,2023年崖门镇全力推动经济大飞跃。全力支持配合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提升环保产业园产业定位;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域锦新材料、欧能AGV、威立雅、龙兴尖端项目加快建设;激发城市科创活力,支持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做大做强,成为“人才倍增”工程的崖门主阵地;全方位开展深江合作,积极对接澳门、珠海等大湾区发达城市,开展全方位招商活动等。
今年以来,崖门镇累计组织招商活动超30批次,赴香港、澳门、深圳等地参加大型招商推介5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重点产业项目占比66%。艾伯科技、源林温泉度假大酒店、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等总投资超50亿元大项目成功签约。
城镇大提质 高起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崖门镇全力推进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镇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县域副中心目标,积极对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高层次规划团队,高起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圩镇“省级样板”,推动城镇大提质。
在大湾区职教城建设方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三所高校建成招生,人才培育实现全链条覆盖。在产城融合方面,力促崖门主圩镇打造成为现代化产教新城。在滨海旅游方面,推动崖门渔港副街区打造湾区“小厦门”,御海酒店、小帆船酒店等大型三产项目建设加快,崖门渔港正以建设国家3A景区为目标,加快打造深度融入湾区的休闲渔业和海上旅游观光的港澳驿站。在康养文旅方面,推动古兜文旅小镇副街区打造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从投资兴业角度看,崖门镇的产业配套完美。在能源供应上,新会电厂首期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两台460MW的发电机组已投产,国家管网广东省网分公司在崖门设有分输站,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蒸汽、天然气等能源。在水源保障上,崖门镇有大中型水库7个,可满足辖区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在专业设施上,环保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中国电镀示范园区”“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已建成生产厂房面积共48万平方米,可满足各种表面处理工艺的配套需求。在人才支撑上,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等三所高等院校,预计每年可培养1.1万产业人才。在土地支撑上,“一主四副”园区平台建设如火如荼,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总面积约2.5万亩。
乡村大振兴 打响“崖硒八宝”富硒产品品牌
富硒米、富硒茶、富硒豆、富硒鸡蛋……在新会城区的粮油店,来自崖门镇的富硒农产品已经成为众多市民竞相购买的“宝贝”。
近年来,崖门镇充分利用8万亩升级认证富硒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打响“崖硒八宝”富硒产品品牌,走出了一条强镇兴村富民的新路,让村民实现了有“硒”望有“钱”景。
崖门镇借助“山泉湖海林”一应俱全的生态环境优势,融合休闲文旅功能,形成绿美崖门景观带,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富硒、花卉等产业,做实和弘扬蔡李佛文化、古兜精神等文化底蕴,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乡村大振兴上可谓“多元布局、四面开花、硕果累累”。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崖门镇在坑口村建成乡村振兴党建大楼,建设镇史馆和古兜大会战党建学习基地,进一步激发战天斗地的干事创业精神;在龙旺村和梁黄屋村革命老区建设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特色品牌。
抓住重点发展乡村产业。崖门镇持续打响富硒品牌,将打品牌与做产品并举,支持富硒茶、富硒陈皮、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申报“一村一品”,全链条打造富硒农业产业;探索布局花卉产业,在明苹村建设集展览、销售于一体的“兰苹集市”项目;整合崖南林场、田边村等土地资源,在“丹凤朝阳”景区建设大型花卉苗圃培育基地,年内推动100亩花卉项目建设。
打响全域旅游四季节庆品牌。崖门镇抓住文旅大复苏的契机,举办水蟹节、水果文化节、温泉旅游节等传统节庆;以侨聚侨,高品质推动蔡李佛文化系列活动走向世界;谋划举办京梅首届山地自行车越野、营地音乐会、海鲜美食嘉年华等新旅游业态活动,争取京梅山房文旅项目建成开业、源林生态园动工,力促古兜山大文旅、烟管山文旅等项目招商取得突破。
专访新会区崖门镇党委书记练庆铭:全力追赶 挤进全国千强镇500强
作为新会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的主力军,崖门镇将如何主动作为,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如何打造成为新会的县域副中心,再造一个新崖门?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新会区崖门镇党委书记练庆铭。
今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南都:崖门镇作为新会区未来的县域副中心,去年的经济发展如何?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如何?
练庆铭:过去三年我们面临疫情的考验,打了一场硬仗,各项经济指标维持着高速的正增长。去年是三年大考的关键一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胜利:规上工业增加值达93亿元,今年要冲击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46亿元,今年要保持46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达到3.07亿元,是10年前3倍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崖门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发展:全镇经济总量38.5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7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6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6.1%;限上商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152.6%,增速全区头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2.52%;外贸进出口总额4.65亿元,增长9.2%。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均按照新会区高质量发展下达的目标在稳步推进。
南都:为什么崖门镇经济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练庆铭:与我们持续在做三方面的工作紧密相关。头部是筑巢引凤,崖门镇历届党委、政府做得很好,打造了一个江门市级的产业平台。创建了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环保产业园,把很多产业引进来,其中蕞突出的产业就是新财富电镀基地,又开拓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入了新会电厂、世界500强企业威立雅、泰盛石场,古兜温泉也成为上市公司。通过筑巢引凤,实现均衡发展。我们利用省级产业转移政策,以及市级产业平台,把很多优质产业做强做大,这是维持工业发展的好路子。
第二是引商引智,我们引入了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等三所大学,崖门的格局打开了,人才和人气都进来了。我们要把全域旅游和科教新城作为好文章持续做下去,既为崖门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也为全江门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
第三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10年前我们把工业立镇、乡村美镇等方面的建设定下来,围绕这些目标,用绣花针的功夫持续做下去,后来根据“十四五”规划、“百千万工程”的新要求进行优化,所以我们就提出了“1+4+6+N”的工作思路,来推动各项工作向前迈进。
南都: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刚才你也提到崖门镇提出“1+4+6+N”的工作思路,能否具体介绍下?
练庆铭:在崖门镇“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中,我们明确提出了“1+4+6+N”的工作思路,1个主要目标就是,力争用10年时间挤进全国千强镇的前500强,努力发展成为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先的县域副中心;四大战略任务就是打造江门沿江出海、深度对接大湾区的中心镇,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海工装备专业镇,全域旅游特色镇,珠三角生态文旅示范镇;六大抓手就是党建领镇、工业强镇、产教兴镇、乡村美镇、旅游旺镇、法治护镇;N项任务清单是镇、村每年制工作清单,明确N项具体实施任务。
比如说,目前崖门的全域旅游已经比较成熟,在新会7个3A以上的景区中,崖门就有2个,古兜温泉小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京梅村是3A级旅游景区,我们正在努力将崖门渔港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打造一个观光旅游的兰花基地,利用横水村大营盘地块获广东省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打造一个养生基地。我们还要把崖门的红树林、森林和水库等资源统筹起来,打造一个全域旅游特色镇。当然我们会适度开发,做好公园古树保护等工作,打造珠三角生态文旅示范镇。
南都:“1+4+6+N”工作思路在推进过程中有没有困难?接下来将如何破解?
练庆铭:应该说新会各个镇街都面临一个空间规划的土地瓶颈问题。崖门镇因为人口增长带来消费和产业的增长,不可避免地面临城镇扩容的问题。我们要破解的是什么?一是通过现有村改,让村里面的低效用地转化为城镇配套用地;另一个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新的谋划,取得一些支持用地,这些用地不受开发边界的影响,作为我们开发的补充。此外,我们还把原来亩产税收1万元以下的土地全部整合起来,进行全面开发,谋划产业。
崖门镇新增了很多消费的人口,就需要一些有品质的连锁超市、零售店、餐饮店等进来。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做好学生入学之后的宣传,以及城镇扩容可以带来创业的机会。比如说,规划步行街区,对沿街旧物业进行改造,承接高品质商业入驻;在交通保障方面,我们规划了从大学到镇的公交专线;我们还联系企业给学生提供边学习边创业边就业的机会等等。
南都:崖门镇明确提出,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崖门。能否和我们描绘下,崖门镇的未来蓝图。
练庆铭:未来十年,在工业强镇方面,我们聚焦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围绕打造银洲湖西岸一体发展区“一城两心”功能布局。比如,我们腾出了两三千亩的发展用地,全面推动两个产业园,新财富产业园和威立雅高科智谷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我相信未来就有千亿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
在城镇发展方面,我们会打造一个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先的县域副中心,用大学的理念、数字化和现代化的理念,来治理一个镇,促进崖门镇在现代化和数字化方面的转型升级。
在文旅方面,崖门是滨海旅游休闲养生的一个胜地,可以说是“精细版的小厦门”。崖门地处江门新会的南面,是唯一靠海的秀美城镇,有山、海、湖、泉、林,是得天独厚的特色小镇。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中,我们更注重提升群众和投资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城乡融合,人镇合一发展的思路,推动一二三全产业链的迅猛发展。
未来10年,我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打造成为中国千强镇的500强,同时也是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先的县域副中心。我们用“1+4+6+N”工作思路来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实现四大战略目标,把我们镇建成沿江出海、深度对接湾区的中心镇,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海工装备产业园的专业大镇,同时也是全域旅游的特色镇、生态文旅的示范镇。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曾育军 罗忠明 通讯员 崖门宣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