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高新区:三十载灼灼其华、好风正劲
壮丽起行三十载,火炬灼灼放光芒。
2021年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下称“火炬高新区”)建设30周年。
这是全国3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这里以“特区精神”创造“特区里的特区”。
这是厦门经济特区蕞光彩夺目的菁华之地,是创新创业热土、智慧筑梦高地,承载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召唤,充溢着改革开放、开拓进取的自强精神。
她在厦门岛内一隅之地崛起,与特区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她从弹丸之地到 “一区多园”,熊熊火炬不断传递。
走过春华秋实三十载,如今,她青春壮盛、好风正劲,继往开来、续写新辉煌。
2020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6,福建省开发区中,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稳居头部。30年间,火炬高新区收获近20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从1992年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062倍,出口额增长10366倍;从缺芯少屏到芯屏器合,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跻身全国十大集成电路优秀产业园区……
厦门火炬高新区30年创新引领,已成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火炬高新区供图
如今,这里是国家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已开发园区以占厦门不到3%的土地面积,实现厦门43%的工业产值,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196亿元工业产值,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2%以上。
这里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核心区,是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三高”企业集聚地、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主要载体以及创新创业主平台:2020年,火炬高新区成为福建省首个企业数破万家的开发区,它们分布在“一区多园”里。
30年来,火炬高新区企业成群、产业成链,一条条产业链,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路径逐步发展壮大。
平板显示是火炬高新区头部大产业集群、厦门市首条千亿产业链,2020年实现产值1433.9亿元。该产业基地发展质量连续两年获国家工信部“五星”评价,是厦门产业跨岛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厦门瞄准强链补链招大引强的集中体现。目前,以一批龙头企业为代表,该产业在厦门岛内外加速布局,已覆盖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等上下游全产业链,且各环节都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火炬高新区已发展了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电力电器、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此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新兴产业方向,火炬高新区也在着力布局,力争成为国家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地之一。
孵化创新企业就是孵化未来。火炬高新区也定位为“大型孵化器”,至今累计孵化培育超1100家企业。
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吸聚创新创业企业入驻。火炬高新区供图
火炬高新区如今重点依托4家国家级孵化器,形成“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模式,以“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创新孵化集成模式,加速培育企业成长;支持区内龙头企业打造“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专业孵化”的研发创新模式,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上市企业”的培养路线进阶,持续强化火炬高新区创新驱动和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
火炬高新区还从产业、服务、技术、人才、金融、孵化、技术交易等多方面出实招、重实效,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多年来大力打好“对台牌”,实施两岸协同创新,持续深化对台合作,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00多家。
如今,火炬高新区从业人员27万多人,培育市级及以上各类重大人才工程1500多人(次),居厦门市首位。
多年来,在厦门“三高”企业培育工作综合考评中,火炬高新区稳居全市头部。
一手培育,一手引进。近年来,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统揽,火炬高新区坚持引育并举,重点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围绕综合创新、促进创业孵化、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发力,推动“三高”企业从“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
如今,通过积极构筑“三高”企业培育生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成一批“顶天立地”大企业,火炬高新区产业集群脊梁昂然挺起。
火炬高新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背后,是其30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优质高效、敢闯先行”,积极打造“火炬先锋”党建品牌,以先锋理念践行初心,以先锋行动坚守使命。
今年3月以来,火炬高新区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等系列活动,激发全员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能,实现“十四五”规划开新局、起好步。
厦门软件园已跻身国内数字经济产业一线园区。 火炬高新区供图
好风正劲,未来已来。到2025年,火炬高新区力争建成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开放协同、产城融合、治理高效的一流高科技园区,进入国家高新区头部梯队;到2035年,力争建成亚太地区富有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打造成为面向金砖和“金砖+”新兴产业合作交流的示范区;构建起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国家高新区现代化治理典范……
面向未来,更需激发自主创新活力。据悉,厦门市将加快在火炬高新区布局高端创新平台,大力实施聚才优才工程,支持创办“火炬大学”——其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按照产教融合理念和市场化办学模式打造,将承担人才培训、产业研究、智慧交流三大职能,是提升园区人才和营商环境竞争力、搭建创新赋能的新平台。
“30年的高质量发展,根本动力在于不断创新。未来,火炬高新区将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炬高新区将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契机,注重学深悟透、注重活学活用,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厦门全市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勇当排头兵,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福建省教育厅:确保秋季学期义务教育…
福建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廉政报…
福建省奖励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妇联追授孙丽美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福建省推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
福建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制度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筹)揭牌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福建公路“绿”意盎然
尹力在中国医师节看望一线月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