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全面深化改革绘就和美“城中景”
城中村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更是必须直面的“必答题”。据统计,厦门市集美区有21个城中村,城中村人口总数位列全市头部。
近年来,集美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驱动,着力破解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智慧韧性、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区,实现“城中村”到“城中景”的焕新蝶变。
破解痛点堵点 实现“物理改造”到“社区活化”
一直以来,城中村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城市新增人口提供相对低成本的居住空间,从而提升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地处集美学村腹地、周边有多所高校的集美街道盛光社区就有许多青年公寓,这些公寓大多属于居民自建房,长期面临难以管理、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集美街道创新打造辖区出租屋“大众点评”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出租屋星级管理认定实施方案,自主研发并推广运用“庚安星”星级认定微信小程序,针对辖区所有经营性自建出租房开展三维评价,更好地服务青年人群、新集美人。
如今,在盛光社区每一栋自建房门前,都贴有一张醒目的星级认定公示牌,明明白白亮出该栋楼的消防设施、治安管理,以及租客评价、物业管理、环境维护等信息。“通过政府引导提升星级认定的规范性与公信力,以市场化策略倒逼房东主动配合整改,进一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优化居住环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0月星级认定正式运转以来,盛光社区自建房出租全部完成认定,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8件,实现整改完成率100%。此外,盛光社区还积极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依托“专业化管理、品质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老旧小区、居民自建房的“无物业”难题。
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全面改善公共空间、完善服务供给、服务青年群体,让城中村更加宜居。
后溪镇城内社依托邻近软件园三期的地理便利,把闲置的古厝、厂房、边角空间整理出来,打造青年公寓、新建篮球场和停车位等,不断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灌口铁山社区以城中村治理为引擎,打好“留、改、拆”组合拳,把菜地打造成趣味田园,将村小组旧仓库活化为长者食堂,通过空间赋能与服务升级的双轮驱动,实现城中村“物理改造”到“社区活化”的质变。
资源导入升级产业 推动治理“从外向内”转变
不久前,厦门市首个村民小组层级的集体发展项目——侨英街道叶厝社区霞梧大厦项目竣工验收。该项目由霞梧组股份经济合作社自筹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规划为酒店和商业综合体。据介绍,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村集体自筹自建、财政垫资国企代建村集体回购、“村集体+央企”合作……集美区不断推动城中村治理从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积极探索村集体发展用地的多元化开发建设模式,通过产业资源导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百姓共享治理福利。
孙厝社区以社区自筹资金驱动,建设集商业、保障性住房于一体的乐安里综合发展中心,服务周边青年人才,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1500余万元;锦园社区计划采用EPC+O模式,计划引进企业投资,利用拆违后的空间建设特色商业街;铁山社区集体发展项目引入当地急需的养老院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带动增收致富,还将通过打造“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补齐社区养老服务短板……据了解,目前集美全区21个村(居)共有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22个,不少项目将渐次建成投产。
以产业提档为核心,集美区多管齐下激发城中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汇聚商气、人气、烟火气。后溪埔中央社依托靠近厦门北站的交通优势,以城中村治理为契机,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推动民宿业发展,目前登记在册的民宿110余家,带来年收入7000余万元;盛光社区引入社会资本投资400余万元,将原集美国营老饼厂改造为茶文化融合餐饮店,打造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点;后溪村采用“以修代租”模式,从村民手上流转闲置老宅,修缮改造为两岸主题文化展览馆,并引入区属国企进行成片开发,带动两岸研学产业提质升级……随着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不断推进,如今,这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城中村迸发出蓬勃的产业活力,成为凝聚青年“回乡”创业、吸引台青侨青“来乡”发展的新引擎。
激活文脉打造特色 让传统与现代融合共生
城中村是城市空间的特殊肌理,每个城中村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和非遗民俗传承。在推动城中村治理过程中,集美依托“一精神三文化”、闽台文化等资源,积极推动文化传承、打造特色品牌,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
后溪城内社积极挖掘历史人文,孵化了“两岸特色庙会”“手创青村”“月老办事处”“村浪市集”等一批叫得响的特色品牌文旅IP,打造出复古供销社、酒铺、药铺、黑猫树屋、婚庆体验馆等具有创新特色的文旅体验场景,每年吸引一大批两岸游客、研学团队前来探访。
每逢周末、假期,铁山社区木偶戏传习点总是十分热闹,在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居民、小朋友学习木偶戏的基本技巧,感受非遗传承的魅力。在铁山社区,木偶戏有着悠久传统。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铁山社区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基因,通过利用、改造旧仓库等闲置空间,打造村史室、木偶戏传习点,努力实现传承文化、提升治理的“双向奔赴”。
将文脉有机植入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当中,充分调动村两委、两新组织、外来务工者、新市民代表以及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一个个有当地特色、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传承载体在城中村“生根发芽”,避免了“千城一面”,让历史文脉与现代化进程实现双向赋能。(应洁)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详细]
从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制造业,到“嫦娥”探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等战略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处处可见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力量的支撑。AI浪潮来袭,有“技”青年有兴奋也有困惑:AI究竟会带来一次技术赋能,还是会影响我们的就业机遇?[详细]
每年3月在宝山区顾村公园举办的上海樱花节,是许多市民游客蕞为期盼的春日盛事之一。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25上海樱花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五届上海樱花节将于3月15日至4月15日在顾村公园举办,活动主题为“海上樱缘 繁花似锦”。[详细]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