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杏滨:小街道大规划
原标题:集美杏滨:小街道 大规划
杏滨街道推进共同缔造和社会融合工作。图为康城社区新厦门人在小区文化广场活动。 王文津 摄
杏滨街道与中国文化出版社共同打造大型地方文献《中国杏滨》画册,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王文津 摄
位于杏滨街道的前场铁路物流枢纽建设正全面推进。 王文津 摄
5月上旬,集美区杏滨街道马銮湾畔,一场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主战场的全市征地拆迁推进会在这里举行。杏滨街道以攻坚克难的态势,为重点工程及时提供建设用地保障的做法,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杏滨街道新落成的杏西商业广场首批文创产业公司开始入驻,这座总投资10多亿元,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商业广场,集文化创意、商贸旅游、休闲娱乐、线上线下购物于一体,正成为厦门岛外又一新商圈。
在中央、省、市、区的工作部署推动下,杏滨街道在总结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辖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规划,目前正付诸实施,力争开好局。
杏滨街道是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台商投资区的发祥地。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杏林台商投资区在这个老工业基地诞生了。正新轮胎、春保钨钢、新凯复材、杰宏电子等200多家台资企业落户杏滨。经20多年的发展,成为厦门市岛外的一大台资企业聚集区。2015年杏滨街道辖内经济总量达到230亿元,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40元。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发展空间的局限。杏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清楚地看到,辖内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存量已经严重不足,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工业区与生活区混杂,城在村中,村在园内。加上村改居后,村居集体经济缺少项目,村财普遍薄弱,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何在老工业区台商投资区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辖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杏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首要课题,并一次次被推到议事日程上来。杏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地区间交流将日益加深。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为杏滨街道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大环境。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杏滨街道加快经济结构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福建省正在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厦门市大力加快跨岛发展战略,实施岛内外一体化,一个“美丽厦门 人文集美”的新局面正在形成,杏滨街道只有勇于抓住机遇,对接岛内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分流,才能有新发展。
主动作为,全力融入。一个从实际出发,全力绘就的杏滨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脱颖而出!
打开杏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首先是创新。杏滨街道已经深感台商投资区的发展到达了一个转折点, 传统的制造业只有通过创新,转变为新的现代“智”造,才能融合发展。于是街道全力为辖内大型台商投资企业包括正新轮胎、春保钨钢、新凯复材等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保障。
其次是协调。街道以城市规划为龙头,以鑫丰工贸地块全面改造为切入点,由西向东推进杏西片区旧城区、旧厂房的改造,积极配合市、区两级推进老电厂、老玻璃厂、老厦化厂的改造项目,通过“三旧改造”实施“退二进三”。结合新规划和自然景观,打造形态丰富的高端产业发展空间,通过拆除“三旧”和违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推进城市发展新模式、丰富城市产业新内涵。
第三是绿色。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入手,发展现代服务业促其集聚化、高端化和规模化。主要项目有杏西商业广场、前场大型铁路货场、前场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建设信息科技产业组团。同时规划建设马銮湾客轮码头、拓展滨海文化旅游、水上竞技、阳光浴场、度假娱乐等马銮湾新城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街道还推出锦园、西滨、马銮、前场四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杏滨果蔬批发市场、康锦.滨海、马銮三个幼儿园以及马銮湾蔡林小学、上店九年制学校、锦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打造绿色发展产业。
其四是开放。杏滨街道进一步发挥台商投资区和侨乡的人文优势, 台侨结合,以台引台,大力对接厦门自贸区,为全市构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作贡献。主要项目有,把马銮湾作为城市拓展新空间,建设集美滨海新城区。大力盘活中亚城、杏西、杏北工业区边角地块、空置厂房,进行“二次招商”,鼓励高科技、高规模的企业入驻。
第五是共享。街道以社会融合为目标推进共同缔造工作,让辖内居民共享美丽厦门,人文集美的发展成果。完善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20多个。推广前场市尾社、康城二里、三秀中铁小区的社区治理经验,用“以奖代补”形式,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家园、文明楼院。同时推进两岸友好街里民间交流、两岸宗亲信俗友好往来等等。
走进杏滨永丰路3号,台商独资企业杰宏电子(厦门)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那里。这家与杏林台商投资区同成长的台企,是1989年头部批入驻杏滨街道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但是仍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其董事长、厦门市台商协会副会长许政郎先生一直在谋划着转型升级。
杏滨街道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以及集美区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让许政郎兴奋异常,因为规划都提出要推进老工业区的“三旧”改造,为企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杰宏电子企业位于杏西片区,厂房占地30多亩,与杏西商业广场仅一路之隔,如果进行“三旧”改造,可建成一个金融综合服务区,和杏西商业广场连为一片。
与杰宏电子企业同感的还有厂房相连的另外两家外资企业,他们也盼着三旧改造,于是三家台外资老板形成共识共谋转型升级。
小街道的大规划,引起各方的响应和关注。由于从创新理念到目标任务都贴近实际,因而受到各界的欢迎。一个为实现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正在杏滨街道全面展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谷歌(Chrome)浏览器下载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