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新美街道激活转型升级强劲动能
实干笃行结硕果,砥砺奋进开新局。过去一年,厦门市同安区新美街道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效。
新的一年,新美街道将贯彻落实同安区委“四个年”活动要求,积极融入同安区“一圈一轴双翼”城市发展格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典范城区。
夯实“压舱石”为经济提档增速奠定基础
去年以来,新美街道综合运用产业提质、招强引优等举措,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产业结构调整脚步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加速。
一方面在产业承载的空间上下功夫,加大工业发展空间拓展,利用现有储备土地,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实现“腾笼换凤”。滚动摸排招商空间载体60处,跟踪新招商项目50个。另一方面,“金牌店小二”的配套服务同步跟进,匹配推送企业工业固投奖励、零售企业稳增长奖励等惠企政策,及时为198家企业受理惠企资金4482万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夯实了工业“压舱石”,为经济提档增速奠定基础。2023年,新美街道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9.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224.93亿元;工业固投全年累计完成3.2亿元。
作为同安区“一圈一轴两翼”城市发展布局中的“西翼”,新美街道做足综合性园区的文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全面推动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同安头部村”绘就“产城人融合”新画卷
在新美街道梧侣南街,有一面52米长的墙体彩绘,一边是农耕文明的田园风情,一边是工业腾飞的现代图景,这幅彩绘浓缩了梧侣社区的发展史。被誉为“同安头部村”的梧侣社区是典型的工业社区类城中村,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0倍左右,促进新老梧侣人融合,是社区治理和发展的头部步。
“城中村改造既要考虑生活生态品质,也要谋划居民的生计和未来。”新美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新美街道全力推进市级精品村——梧侣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谋划软硬件提升与产业迭代升级项目清单,通过大力整治腾出发展空间,引进优质项目,在城中村整治提升中真正实现产城人共赢。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为这片土地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火花,也让新美这个外来人口为主的街道更加宜业宜居。而这只是新美街道立足辖区实际,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梧侣社区集体收入超过3000万元,社区居民上学、就医、休闲消费都可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让新老梧侣人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完善
作为同安工业重镇,今年,新美街道将在传统产业升级、龙头企业培育上下功夫。街道将重点推动工业集中区、轻工食品园等传统工业园区提档改造、提级发展,提升低效土地发展质效,实现项目“高进低出”。同时,多举措抓好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重点跟进3个在谈项目,涉及总投资额16亿元;谋划跟进7个外资增资项目;紧盯飞地企业和跨区经营企业,推动飞地企业注册地转移;扶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推动预制菜、水暖卫浴、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新美街道风南片区位于同安区“一圈一轴双翼”城市发展格局中的“西翼”,是同安区接下来重点发展片区之一。新美街道将抓牢发展新机遇,主动对接市、区重点产业片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积极推动凤南片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发建设,为新美街道经济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强产业、兴城市,全力推进产城融合,是当前新美街道的主要发展目标。今年,新美街道将持续完善教育、商业、市政等民生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并将持续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谋划提升梧侣社区周边商业街形象,打造年轻态、多元化融合夜市。进一步盘活村集体用地,建设完善口袋公园、党群服务站等,补齐社区公共配套服务短板。同时,启动后宅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项目,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城中村新面貌。
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东西片区协同发展
在乡村振兴方面,新美街道坚持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今年将在资源整合、模式创新、项目推进等方面重点发力,奋力实现东西片区协同发展。
在资源整合方面,将积极对接国企,梳理开发辖区内储备用地及边角地,探索“国企主导+村集体参与”开发模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同时,邀请乡贤、能人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发挥资源、人脉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在模式创新方面,将紧抓“跨村联建”项目,探索发展用地“飞地+跨村联建”模式,采取“合作开发运营+兜底保障”方式,持续壮大辖区各村(居)集体经济,推动全域协同发展。
在项目推进方面,将打造“诗艺南山”乡村文旅产业,以艺术产业带动南山村及周边文旅产业的发展;盘活土楼村集体土地,推动发包出租;充分发挥后坂村经济联合社作用,打造凤梨穗龙眼、无核荔枝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后宅社区影视孵化基地及综合体建成投用,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产城人融合是经济发展、城市提升的迫切要求,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新美街道将立足辖区实际,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在项目招引上见实效,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推动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强化高能级产业布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宜居宜业”“安居乐业”成为新美的温暖底色。(颜梅丽杨心亮黄静怡苏婵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