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火炬共成长—厦门创新创业园的“成长密码”
原标题:与火炬共成长—厦门创新创业园的“成长密码”
30年,同样可以见证一座高科技园区
厦门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
“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创投者沃土”
载体规模110万㎡,是成立初期的244倍
2020年园区企业总产值215亿元,是2002年的107倍
目前在孵企业1758家,是2002年的9.5倍
全国较早实行国企运营管理的创业园
福建省率先设立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福建省率先成立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
2个国家小型微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7年连续获评国家级孵化器优秀(A类)
积极融入“跨岛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孵化体系,支持企业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
壮大以“新材料、物联网、医药健康、海洋”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设立一批专业孵化器。其中,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已晋升国家队,成立福建省协同创新院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分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石墨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已面向全国开放服务。火炬石墨烯已成为福建省石墨烯产业“两核三区”示范龙头,并助力厦门成为国内六个石墨烯产业发展重点地区之一。
围绕产业方向、园区建设、科技金融,形成“一个专业领域、一个运营公司、一支服务队伍”的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协同发展。
围绕初创企业、小微企业、高速成长企业、产业化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等,开展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分片包干走访、问诊企业,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梯队,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高质量项目、高颜值环境、高素质团队、高标准服务、高效率落地的“5G”招商战略,建强“政府+国企+社会招商”,策划平台招商,将重点聚焦到技术新、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上,发挥高新区招商“游击队”作用。
厦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领军企业196家
2018年以来引进19个重大项目,
形成“申报答辩指导-项目落地-政策兑现”机制,突出国家省市各级人才计划项目落地。
通过以才引才、项目引才、大赛引才等方式,突出学院派、海归派、台青派、创客派等重点人才引育。
建立起符合产业孵化实际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抓好领军人才、企业家、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3000多人
实施“孵化+投资”双轮驱动:设立天使投资公司、火炬加速母基金、“创融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目前,累计投资项目近30个,参投9只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近30亿元,“创融汇”聚集30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
搭建四大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孵化、科技金融、创业辅导、政策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支持,其中通过自建、共建、引进等方式搭建的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已协助1000多个项目获各级政府无偿资助金9.5亿元。
办好一系列活动:持续打造“双创”活动品牌,每年举办创业成长营、项目路演、行业沙龙等超80场次的特色活动,促成全国性、区域性创新创业活动和大赛落地高新区举办,促进实现区域双创资源整合、孵化服务共享。
站在高新区建设30周年的新起点上,厦门创新创业园将继续增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和创新驱动的“硬实力”,助力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再创更加辉煌的三十年,向世界一流高新区加速迈进。
出品丨厦门火炬高新区新闻信息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厦门火炬高新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