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新智派观察」20个零碳园区案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admin2个月前 (04-27)厦门产业信息11

  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提出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

  2024年12月13日,工信部决定要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以促进工业资源的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

  2025年3月5日,“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月18日,宁德时代与茅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同打造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工厂、零碳工厂样板,共同开发“零碳+”应用场景,形成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构建物流运输与乘用车电动化场景,并积极探索光伏及储能技术在传统制造行业的应用,构建智慧新型电力系统和能碳管理系统,加速茅台集团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

  近几年,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技术创新的支撑性下,很多地方持续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并取得积极成果,各地“首创性”“标杆性”示范园区项目屡屡出现。

  传统制造行业的零碳产业园之外,“零碳算力”“零碳物流”“零碳保税区”等诸多行业也是多点开花。以下是部分典型零碳园区项目。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全球首个落地的零碳产业园,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与远景科技集团于2022 年合作打造,定位为 “中国典范、世界标杆” 的零碳产业城。

  产业园打造100% 零碳能源系统,其中80% 能源来自园区内风电、光伏及储能,20% 通过绿电交易补足,实现 “源网荷储” 一体化,配套智能物联能碳管理平台动态平衡能源供需。园内形成“风、光、氢、储、车” 五大产业矩阵,吸引远景动力(动力电池)、隆基绿能(光伏)、美锦国鸿(氢燃料电池)、上汽红岩(新能源汽车)等十数家头部企业入驻。

  2022 年 4 月一期投产,2024 年升级至 2.0 版本,聚焦 “零碳制造 + 零碳创造”,规划总面积 73 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目标 2025 年实现绿电消纳百亿度、碳减排 1 亿吨 / 年、绿色产值 3000 亿元。

  通辽市科尔沁区零碳产业园是通辽市践行“双碳” 战略的核心载体,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聚焦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与新能源装备制造,打造北方重要的零碳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园依托通辽北部 400 亿千瓦时负荷场景及自备火电机组调峰能力,规划 200 万千瓦新能源消纳项目,实现园区绿电消纳占比超 50%。布局绿氢电解、氢气储运、氢燃料加注等项目,探索“新能源 — 绿氢 — 绿氨” 转化,打造零碳循环产业链。

  2024 年启动 7 项基建工程,总投资 4.8 亿元,包括 220kV 输变电、道路管网扩建等,强化园区供电、供热及物流配套能力,保障项目落地。未来,产业园将拓展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等领域,联动科左中旗 “风光储氢” 项目,构建蒙东零碳产业集群,助力通辽打造 “中国北方绿氢谷”。

  3、中金数据乌兰察布零碳算力产业园

  中金数据乌兰察布零碳算力产业园是内蒙古首个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 项目,也是 “东数西算” 国家枢纽节点的核心工程,总投资 61 亿元。通过绿电直供、智能微网和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数据中心从“耗能大户” 向 “零碳引擎” 转型,助力内蒙古新能源消纳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为全国算力园区低碳化提供 “乌兰察布样本”。

  项目配套 30 万千瓦风光储发电系统(20 万千瓦风电 + 10 万千瓦光伏)及 4.5 万千瓦时储能装置,通过 “源网荷储” 一体化模式,实现绿电自给率超 40%,远超自治区低碳园区 50% 的标准,年减碳量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 12 万吨,打造数据中心零碳化标杆。

  项目于 2023 年 6 月开工,2024 年 10 月首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配套 110kV 变电站及算力机房加速建设,首批业务预计 2024 年 8 月投运,2026 年底全面达产。

  青海省零碳产业园区是青藏高原首座零碳产业园区,也是国内规划面积第二大的零碳产业示范园区。以绿电为核心,通过“能源生产 - 转换 - 消费” 一体化,推动锂电池、新能源装备、绿色畜牧等产业集聚,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原发展新路。

  园区依托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 90% 的优势,构建 “风光水储一体化 + 坚强智能电网 + 绿电溯源认证” 全绿电供应体系。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储能解决清洁能源“夏紧冬枯” 问题,计划实现可再生能源 100% 供给。园区内首个 110 千伏 “绿电” 示范项目古驿变电站于 2022 年投运,年输绿电 7 亿 —10 亿千瓦时。

  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由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打造,聚焦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智慧能源管理,2021 年获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国内首张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证书,是国内首个获得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认证的智慧园区。

  园区部署 4.8MW 分散式风电、1.3MW 分布式光伏,搭配钒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装置,年发电量超 750 万度。建筑面积超 9 万平方米,集成风电、光伏、储能及智能微网技术,2020 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近 50%,通过自发绿电 + 能效提升 + 购买 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抵消全年 1.19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达成园区碳中和。

  园区涵盖智能微网、节能设备、智慧水务、园区运维、智慧农业及健康管理,形成“源网荷储” 一体化绿色生态系统。

  海口江东零碳新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定位为世界一流零碳新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展示区,通过“生态 + 智慧” 双轮驱动,探索滨海城市低碳发展新模式。

  构建“区外绿电输入 + 区内多能互补” 模式,引入核电、光伏、波浪能等清洁能源,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50%,配套 “光储充检” 一体化充电站。聚焦临空经济、数字智慧、新能源等“4+X” 低碳产业,禁止 “三高” 产业落地,招引 3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

  出台《零碳新城建设工作方案》《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三线一单” 生态分区管控体系,将碳减排纳入项目审批刚性指标。2023 年实现蓝碳交易首单 (3000 吨红树林碳汇),2025 年目标初步建成全国领先零碳新城,2030 年全面达峰并迈向深度脱碳。

  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是江苏省首个以“零碳” 为主题的科技产业园,以“科创 + 低碳” 为核心,通过绿电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推动传统工业城市向零碳转型。亮点在于全场景示范(建筑、交通、工业)、产学研协同(与清华、江南大学合作)及市场化运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了“零碳园区 2.0” 的实践样本。

  产业园推广分布式光伏,实现可用屋顶光伏全覆盖;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集成储能系统、零碳能源共享e 站,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试点中低压交直流混联配电房,探索 “源网荷储” 一体化,推动园区清洁能源占比超 35%。

  目前已集聚近 300 家低碳企业,计划 2025 年引进科技企业超 1000 家。预计2025 年建成低碳技术集聚区,实现零碳产业营收倍增,打造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深圳福田近零碳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中心城区为单元的近零碳示范区,其特色在于聚焦“小而精” 的场景化改造(如机关、社区),结合深圳科技优势,将低碳技术融入城市更新,为超大城市中心区碳达峰提供了 “福田样本”。

  示范区构建“1+8+18” 体系,即 1 个碳达峰行动方案、8 大专项行动(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等)、18 个示范项目,覆盖机关、园区、学校、医院等领域。建设 “光储超充、车网互动” 一体化停车场,配置 500kW 光伏、2MW 储能、600kW 全液冷超充,实现绿电自发自用,V2G(车辆 - to-grid)技术支持电网调峰。

  示范区是全国首个参与绿电交易的公共机构,2023 年购买 241.71 万度绿电,实现 100% 绿电办公;2024 年通过碳市场交易抵消 510 吨碳排放,打造零碳食堂、零碳车队。

  9、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

  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是联想集团首个从零打造的“零碳工厂”,该产业园以“绿色零碳、数智引领、灯塔工厂”作为核心定位,将为业界打造科学可复制的“零碳智造”解决方案,谱写智能制造新图景。

  供电和能源运用方面,该园区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三栋主体建筑之上将铺设2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板,年总发电量约263万度,能够满足园区展示中心全年用电需求;同时,产业园因地制宜,广泛设置离网型光伏产品,如光伏路灯、光伏感应垃圾箱等,为产业园碳减排发挥蕞大效能。

  作为国内蕞早践行ESG的企业,联想集团率先完成从净零排放顶层目标与战略制定,到全产品生命周期减碳的实践闭环。在合肥、武汉、成都、惠阳的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并承诺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向“零碳工厂”转型。

  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是海信集团旗下重要的综合性生产基地,聚焦多媒体、家电等产业的绿色制造。作为国内电视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园区于 2023 年 11 月获国际权威机构 TÜV 南德意志集团认证,通过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技术实现全流程碳中和。

  园区以“绿能生产 + 智能管控” 为核心,实现了制造业 “零碳制造” 的突破。园区建成11.4MW 分布式光伏系统,覆盖 11 万平方米厂房屋顶,年发电量超 1258 万度,满足 90% 以上用电需求,并通过余电上网实现收益;配套太阳能路灯、氢电耦合系统(光伏谷电制氢供物流车、氧气用于生产焊接),形成 “光储氢氧” 多能互补体系,年减碳超7300 吨。

  11、烟台黄渤海新区零碳智慧产业园

  烟台黄渤海新区零碳智慧产业园依托能达未来产业园、东方电子零碳智能产业园、中节能科技园等载体,形成“一核多元” 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超 20 万平方米,涵盖研发、孵化、生产等全链条。

  园区构建“风光储充” 多元供能网络,分布式光伏总装机超 20MW,年发电量超 2400 万度,配套储能设施与智能微电网,实现100% 绿电自给。

  园区将深化“绿电支撑 + 技术创新 + 国际合作” 路径,推进中节能绿色金融产业园、龙源低碳智慧园区等项目,联动长岛 “国际零碳岛”、蓬莱风电母港,助力烟台构建 “一谷一区一岛一港” 低碳格局,为北方城市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提供国家级示范样本。

  厦门象屿零碳综保区是全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于 2020 年由原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升级而来,规划面积 6.8 万平方米,聚焦 “绿色能源、低碳物流、智慧管理” 三大核心,探索自贸区低碳发展新模式。

  园区通过“绿电生产 + 设备电动 + 智慧管理” 三位一体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成为我国外向型园区低碳发展的标杆。

  园区利用仓库屋顶、车棚等空间铺设光伏板,总装机容量达 6.7 兆瓦,年发电量超 870 万度,覆盖仓储面积 88%。配套 2.5 兆瓦时储能电站,通过 “低谷充电、高峰放电” 实现电力调峰,绿电自给率超 100%,余电上网年收益超 400 万元,年减碳量相当于 2750 吨标煤。

  13、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

  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2019年投入使用,于2022年3月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

  产业园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

  产业园通过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优化分拣、运输流程,使用分布式空调精准满足局部供暖需求,以及引入新能源特种设备和充电终端等,持续提升园区的运营能效和电气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碳交易与价值链优化,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14、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

  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投资达170亿元,占地2050亩,将分三期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生产线等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30亿元、年纳税25.25亿元以上。产业园位于“川渝陕”结合部中心,将围绕西南地区建设锂电全产业链,并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入园企业。

  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园区围绕生态标准制定、低碳产业配置等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打造零碳建筑等措施推动能源转型和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6MW,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16、青岛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区

  青岛科创蓝碳减排零碳金融科技园区集研发试验、学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金融科技大厦、人才公寓等设施。2022年1月,项目在莱西市签约。

  园区能源供应将采用自主研发的热泵技术供热供冷,并建设光伏分布式电站,满足全部能源需求,形成零碳示范园区。科创蓝碳减排公司掌握多项清洁能源技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其核心专利产品污水源热泵供热供冷技术获专家高度评价。

  17、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作为三峡集团和福建省的战略合作项目,已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风电产业链。产业园旨在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并规模连片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目前,产业园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并销往多个国家。

  18、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示范园区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2009年已实现历史碳达峰,2021年初将“创建零碳示范园区”提上日程,目标在2030 年左右实现基本碳中和,打造全国产业园区碳中和样板。

  园区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强生、西门子、ABB、米其林等 7 家全球 500 强企业及 19 家外资亚太研发中心,外资企业占比超 80%。截至 2023 年底,19 家企业建成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 20 兆瓦,年发电量超 1400 万千瓦时,如 ABB 园区屋顶光伏覆盖 15% 用电需求。

  19、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

  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是国内首个“核能驱动+零碳智慧”生态产业园。依托福清核电已建成的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园区计划分三期向福清市工业园区供应多种清洁能源,实现区域“零碳供汽、零碳供冷、零碳供热、零碳供水、零碳供电”目标。

  产业园总投资近25亿元,通过核电机组改造建设蒸汽输送管道,采用“汽汽换热”技术,确保供应蒸汽清洁安全。二期工程还将规划建设“零碳综合能源站”,打造综合智慧能源体系。

  20、成都科创生态岛近零碳排放园区

  成都科创生态岛近零碳排放园区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是成都科学城核心载体之一,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 “低碳、数字化的绿色智能岛”。

  园区创新构建 “空间、产业、交通、能源” 四大低碳技术体系,引入地源热泵 + 热源塔热泵集中供能系统,实现 92 万平方米区域供冷供暖 100% 电气化,直接碳排放为零;依托碲化镉光伏、数字孪生能碳管理平台,实时追踪碳足迹,年均自发绿电超 50 万度。

  截至 2024 年,园区已入驻浪潮云、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低碳企业,储备项目 40 余个,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量预计达 50 万吨,年减排超 5000 吨,2028 年将实现碳排放达峰。

  欢迎联络和咨询,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就“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共商共建共赢开展合作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横向资源整合与生态化聚合赋能平台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激活内力,用好外力,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两化”协同,“绿富”同兴。当下,地域招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见商就招”向“理性选资”转变,从“拼优惠”向“比环境”转轨,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

  新质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载体,而“专、精、特、新”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出的一个方向,旨在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横向资源整合与生态化聚合赋能平台」汇聚了来自国家级行业协会组织、国家级智库研究院、国家级媒体平台、基金、证券投行、银行金融机构、央国企和行业领域优势企业和项目资源,会客厅为政府端、科研端、企业端、金融端、产业端搭建一个共享共创、合作共赢的平台,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青云赋能”聚焦「专、精、特、新、质」,围绕“新质生产力”和“专精特新”为科技创新项目赋能助力,并执行「“请”上来 走“下去」的循环机制方针,实现企业与市场,创新与应用,供与销链接的桥梁。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厦门工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700多节课居民“点单”免费上

2700多节课居民“点单”免费上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丸’‘鲁迅冲剂’‘蒲松龄口服液’‘李贺胶囊’,用这四种写作秘方,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百字作文’!”近日,“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采访组走进湖里区湖里街道康泰社区时,徐扬眉老师正在以一种趣味方式,引领孩子们走入写作的奇妙世界。在湖里区文化惠民活动的课堂上,记者能感受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在湖里区,文化惠民并不是...

【北京写字楼】北京产业园北京商业地产-北京房讯

【北京写字楼】北京产业园北京商业地产-北京房讯

  第十九届中国商业地产投资专业展览会   北辰世纪中心 [朝阳区] 13元/天/平米   住总地产大厦 [朝阳区] 9-12元/天/平米   创伴空间(北京方圆大厦社区) [海淀区] 8-10元/平方米/天   电子城国际电子总部 [朝阳区] 价格面议   北京环普国际科创园 [顺义区] 4.5...

【山海交流共谋发展】漳平工业园区赴龙海、厦门招商引资

【山海交流共谋发展】漳平工业园区赴龙海、厦门招商引资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山海交流 共谋发展】漳平工业园区赴龙海、厦门招商引资   山海交流 共谋发展—漳平工业园区赴龙海、厦门招商引资   话山海协作情谊,谋未来发展新篇。5月19日至20日,漳平市委组织部、工业园区管委会组建招商小分队,赴龙...

厦工股份:厦工股份关于公开处置工业园地块及其地上建筑物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厦工股份:厦工股份关于公开处置工业园地块及其地上建筑物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证券代码:600815 证券简称:厦工股份 公告编号:2023-014   关于公开处置工业园地块及其地上建筑物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开处置工业园地...

厦工股份:拟773亿元公开挂牌处置工业园地块及其地上建筑物

厦工股份:拟773亿元公开挂牌处置工业园地块及其地上建筑物

  厦工股份9月29日公告,公司拟公开处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厦工工业园B2地块之“998物流园”地块、C2地块及其地上建筑物(含附属设施等)。截至评估基准日2022年06月30日,处置资产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含附属设施等)的评估值为7.729亿元(含增值税),转让价格初步确定为7.729亿元(含增值税)。上述评估结果尚须厦门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后续进行公开挂牌处置价...

厦门七大工业园区各有侧重“负面清单”开出禁入行业

厦门七大工业园区各有侧重“负面清单”开出禁入行业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经信局了解到,为了优化厦门工业布局,市经信局、市规划委制定了《厦门市优化工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厦门工业布局今后将主要分为七大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都有禁入企业。   目前,厦门已建成的工业用地面积约76平方公里(其中岛内尚有9.47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4%左右,已接近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比例...

厦门信达(000701SZ):挂牌的苏州工业园区房屋资产由自然人马云峰以9496166万元受让

厦门信达(000701SZ):挂牌的苏州工业园区房屋资产由自然人马云峰以9496166万元受让

  厦门信达(000701.SZ):挂牌的苏州工业园区房屋资产由自然人马云峰以9496.166万元受让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6月9日丨厦门信达(000701.SZ)公布,近日,公司收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竞价结果通知》,自然人马云峰以9496.166万元的报价成为公司本次苏州工业园区房屋资产转让项目的受让...网页链接   来源:格隆汇...

厦门华联电子翔安工业园(建设中)

厦门华联电子翔安工业园(建设中)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厦门华联电子翔安工业园(建设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 光明区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