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精耕新兴产业激发蓝色动能

admin9个月前 (09-27)厦门产业信息34

  汇聚创新要素、激荡前沿思想。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今日启幕,作为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点活动之一,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昨日举办。

  聚焦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分享海洋新兴产业先进理念,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无限可能。论坛以“蓝色新引擎,高质量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为主题,吸引来自省、市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业内知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国内主要沿海城市以及海洋领域龙头企业家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

  在昨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多位业内院士、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家轮番登台,围绕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相互交流、分享蕞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昨日下午的高峰对话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水产种业发展与转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装备研发、智慧海洋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上演一场思想盛宴。

  与会部分嘉宾还深入南方海洋创业创新(欧厝)基地进一步了解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的规划选址,前往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等,实地进行参观学习。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主办,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支持,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福建省协同创新院海洋分院、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筹)(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厦门市海洋专家组共同承办。

  蓝色大海,孕育着无限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头部生产力、人才是头部资源、创新是头部动力”,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充分显示海洋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首次亮相厦门国际海洋周,正是我市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

  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厦门国际海洋周的一次创新和提升,旨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推动构建海洋科技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产业,抢占国际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

  依海而立的厦门,从没有停下追逐蓝色梦想的脚步。出台海洋经济惠企政策18条,成立海洋经济专项招商工作组,规划建设海洋高新产业园区,设立规模超过1亿元的海洋产业引导基金……我市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依托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海洋教育科研力量,大力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筹建福建省海洋创新实验室、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和平台,吸引了金翔龙、倪光南等院士工作站入驻,成功转化一批海洋科技研发成果,海洋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超10%,培育了金达威、汇盛生物、罗普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近几年,来自海洋的“蓝碳”成为海洋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它是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它们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作题为“发展蓝碳测评新兴产业的思考”的报告。他认为,提出“双碳”目标为蓝碳测评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蓝碳测评产业的发展可以围绕测评技术体系、计量指标体系和交易市场体系来构建,走自主可控、国际接轨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主任邓子新在题为“以合成生物学撬动大健康科技的创新和创造”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与工业发展的贡献。他表示,合成生物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应用科学,而从理解到创造的生命科学革命,其发展将推动我国医药、健康、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大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在题为“蓝色转型推动水产种业竞争与发展”的报告中聚焦水产种业,分析“蓝色粮仓”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可以培育出肉质好、产量高、病害少、繁殖快的‘完美鱼’。”他认为,蓝色转型的好处在于推动渔业生产从捕捞向水产养殖转型,保证水产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保护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洪明辉,在“海洋装备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报告中围绕微纳制造及检测技术在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先进光学智能检测平台的建设、海洋装备领域的高端装备研发等方面展开阐述。他说,“海洋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厦门大学是海洋学科教育与科研的摇篮,可以为发展海洋工程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技术基础,为厦门发展海洋工程产业提供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清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与转化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科研人员应以“科研上水平,转化上效益;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为理念开展研究,并介绍了海洋生物医药的上市产品,并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的成果转化情况。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万秋,在“海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建议”的报告中聚焦智慧海洋建设,他表示,海兰信未来将围绕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积极寻求变革,在确保军工业务、海洋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力拓展以海底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主业发展方向。

  ●海洋高新产业组团●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

  ●现代航运物流组团●配套服务组团

  ●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未来海洋)

  ●海洋智能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其系统集成(透明海洋)

  ●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蓝色海洋)

  ●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与技术(永续海洋)

  “2年拉开园区建设框架,5年全面落实园区产业规划,10年争创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昨日论坛现场,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关注。

  位于翔安区南端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千米,目前园区划分为四个组团:海洋高新产业组团(4.2平方千米)、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2.07平方千米)、现代航运物流组团(2平方千米)、配套服务组团(2平方千米),园区产业重点布局在海洋高新产业组团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

  园区产业布局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渔港经济与海洋种苗业、海洋文创与高端滨海旅游、蓝碳及海水综合利用为主导,构建以海洋研发创新载体、海洋总部经济为支撑的园区“6+2”产业体系。

  园区交通便利,拥有比较好的深水岸线,海陆空区位优势明显,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国梁表示,紧紧围绕“两港一区”建设,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加强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联动招商等招商手段,全力开展海洋渔业招商工作,目前园区内海洋三所翔安基地已落地建设。

  “这个实验室不仅要‘顶天’,还要‘立地’,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昨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周涵韬全面系统地介绍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据悉,该实验室已通过省级专家论证。

  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设,着重布局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未来海洋)、海洋智能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其系统集成(透明海洋)、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蓝色海洋)、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与技术(永续海洋)四大研究方向,四个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研究为导向,相辅相成、交叉融合、互为支撑。

  “通过全方位持续努力,海洋创新实验室争取打造成为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周涵韬表示,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特区”,通过系列创新机制的设计、打破体制机制藩篱,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培养创新科研生态,会聚、吸引、养成人才及团队,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据悉,实验室预计通过五年的建设,初步构架海洋科技创新的人才链,在完成核心科研区基本建设、打造国际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有望通过有机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在海洋碳汇、海洋数字孪生、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突破,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引领作用的代表性成果,在海洋信息化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关于本网隐私保护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01

  闽ICP备06004296号-1

  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厦门市信息中心

  为确保蕞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规模10亿元”“100%投向园区主导产业”厦门火炬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基金成立

“规模10亿元”“100%投向园区主导产业”厦门火炬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基金成立

  人民网厦门7月19日电 (记者张萌)“5家国有投资机构联合参股设立”“推动科技小微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在园区生根”……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基金成立,旨在以投资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新区产业升级。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已呈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并逐渐发展成为新...

京东(龙岩)数字经济产业园在厦推介推动厦龙两地电商产业资源数字化

京东(龙岩)数字经济产业园在厦推介推动厦龙两地电商产业资源数字化

  昨日,由龙岩高新区(经开区)主办,京东(龙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京东(龙岩)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商推介会在厦门波特曼七星湾酒店举行。   省内50余家电商企业参加本次推介会,其中包括多家厦企,行业覆盖电子电器、食品生鲜、鞋服等领域。会上,福建讯禾华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签约进驻该产业园。   “借助闽西南协同发展效应,此次推介将促进厦门与...

全省唯一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落户翔安

全省唯一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落户翔安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全省唯一 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落户翔安   ■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地处翔安区南部地块。   台海网5月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我市海洋经济即将迎来新的增长点,昨天,记者从翔安区获悉,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日获批,...

厦门同安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蓄

厦门同安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蓄

  9日,厦门同安新城银城智谷举行二期集中签约仪式,整个园区的蕞后一栋临海高层写字楼首次签约,9家企业正式入驻。据悉,本次签约面积超12000平方米,涉及研发、制造、建筑、民生保障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积蓄。   签约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银城智谷供图)   银城智谷是同安新城CBD样板园区,也是厦门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建设的产城...

厦门同安:招大引强打造产业聚集硬核实力

厦门同安:招大引强打造产业聚集硬核实力

  9月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投洽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如期而至。“9·8”金钥匙焕发出璀璨光辉,激荡起世界经济脉动,迸发出全球资本市场新机遇。   作为跨岛发展的主战场,厦门同安区持续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农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扎实做好招商、安商、亲商工作,形成了两大新城联动、智造产业驱动的产业业态。   本...

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添重镇位于厦门软件园三期F片区

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添重镇位于厦门软件园三期F片区

  将充分发挥周边厦门人工智能超算平台、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超算平台,以及中国科学院数据智能研究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的技术支撑作用。   按照“1+1+N”的模式,通过打造一个产业载体、一个协同创新中心,依托N个龙头企业打造若干行业大模型,加快推动福建省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创建工作。   7月22日,在福州举办的2023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传...

厦门市确定今年2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048亿元

厦门市确定今年2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048亿元

  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市重点办获悉,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年我市确定安排重点在建项目238个,项目总投资60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798亿元。   今年厦门市重点项目安排围绕推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围绕构建“5+3”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和提升城市承载力、宜居度,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园区载体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厦门。...

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明日启幕

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明日启幕

  ●“两岸携行,共望星空”航天科普展   ●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创新成果培育基地揭牌   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将于明天举办,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推进发展动能转换”为主题,系统谋划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路径。多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等将云集厦门,星光熠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将集中签约、集中启动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