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精耕新兴产业激发蓝色动能

admin8个月前 (09-27)厦门产业信息32

  汇聚创新要素、激荡前沿思想。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今日启幕,作为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点活动之一,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昨日举办。

  聚焦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分享海洋新兴产业先进理念,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无限可能。论坛以“蓝色新引擎,高质量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为主题,吸引来自省、市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业内知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国内主要沿海城市以及海洋领域龙头企业家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

  在昨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多位业内院士、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家轮番登台,围绕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相互交流、分享蕞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昨日下午的高峰对话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水产种业发展与转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装备研发、智慧海洋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上演一场思想盛宴。

  与会部分嘉宾还深入南方海洋创业创新(欧厝)基地进一步了解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的规划选址,前往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等,实地进行参观学习。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主办,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支持,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福建省协同创新院海洋分院、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筹)(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厦门市海洋专家组共同承办。

  蓝色大海,孕育着无限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头部生产力、人才是头部资源、创新是头部动力”,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充分显示海洋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首次亮相厦门国际海洋周,正是我市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

  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厦门国际海洋周的一次创新和提升,旨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推动构建海洋科技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产业,抢占国际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

  依海而立的厦门,从没有停下追逐蓝色梦想的脚步。出台海洋经济惠企政策18条,成立海洋经济专项招商工作组,规划建设海洋高新产业园区,设立规模超过1亿元的海洋产业引导基金……我市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依托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海洋教育科研力量,大力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筹建福建省海洋创新实验室、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和平台,吸引了金翔龙、倪光南等院士工作站入驻,成功转化一批海洋科技研发成果,海洋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超10%,培育了金达威、汇盛生物、罗普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近几年,来自海洋的“蓝碳”成为海洋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它是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它们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作题为“发展蓝碳测评新兴产业的思考”的报告。他认为,提出“双碳”目标为蓝碳测评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蓝碳测评产业的发展可以围绕测评技术体系、计量指标体系和交易市场体系来构建,走自主可控、国际接轨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主任邓子新在题为“以合成生物学撬动大健康科技的创新和创造”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与工业发展的贡献。他表示,合成生物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应用科学,而从理解到创造的生命科学革命,其发展将推动我国医药、健康、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大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在题为“蓝色转型推动水产种业竞争与发展”的报告中聚焦水产种业,分析“蓝色粮仓”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可以培育出肉质好、产量高、病害少、繁殖快的‘完美鱼’。”他认为,蓝色转型的好处在于推动渔业生产从捕捞向水产养殖转型,保证水产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保护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洪明辉,在“海洋装备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报告中围绕微纳制造及检测技术在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先进光学智能检测平台的建设、海洋装备领域的高端装备研发等方面展开阐述。他说,“海洋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厦门大学是海洋学科教育与科研的摇篮,可以为发展海洋工程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技术基础,为厦门发展海洋工程产业提供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清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与转化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科研人员应以“科研上水平,转化上效益;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为理念开展研究,并介绍了海洋生物医药的上市产品,并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的成果转化情况。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万秋,在“海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建议”的报告中聚焦智慧海洋建设,他表示,海兰信未来将围绕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积极寻求变革,在确保军工业务、海洋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力拓展以海底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主业发展方向。

  ●海洋高新产业组团●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

  ●现代航运物流组团●配套服务组团

  ●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未来海洋)

  ●海洋智能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其系统集成(透明海洋)

  ●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蓝色海洋)

  ●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与技术(永续海洋)

  “2年拉开园区建设框架,5年全面落实园区产业规划,10年争创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昨日论坛现场,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关注。

  位于翔安区南端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千米,目前园区划分为四个组团:海洋高新产业组团(4.2平方千米)、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2.07平方千米)、现代航运物流组团(2平方千米)、配套服务组团(2平方千米),园区产业重点布局在海洋高新产业组团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

  园区产业布局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渔港经济与海洋种苗业、海洋文创与高端滨海旅游、蓝碳及海水综合利用为主导,构建以海洋研发创新载体、海洋总部经济为支撑的园区“6+2”产业体系。

  园区交通便利,拥有比较好的深水岸线,海陆空区位优势明显,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国梁表示,紧紧围绕“两港一区”建设,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加强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联动招商等招商手段,全力开展海洋渔业招商工作,目前园区内海洋三所翔安基地已落地建设。

  “这个实验室不仅要‘顶天’,还要‘立地’,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昨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周涵韬全面系统地介绍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据悉,该实验室已通过省级专家论证。

  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设,着重布局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未来海洋)、海洋智能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其系统集成(透明海洋)、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蓝色海洋)、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与技术(永续海洋)四大研究方向,四个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研究为导向,相辅相成、交叉融合、互为支撑。

  “通过全方位持续努力,海洋创新实验室争取打造成为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周涵韬表示,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特区”,通过系列创新机制的设计、打破体制机制藩篱,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培养创新科研生态,会聚、吸引、养******才及团队,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据悉,实验室预计通过五年的建设,初步构架海洋科技创新的人才链,在完成核心科研区基本建设、打造国际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有望通过有机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在海洋碳汇、海洋数字孪生、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突破,产出一批具有原创***和引领作用的代表***成果,在海洋信息化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关于本网隐私保护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01

  闽ICP备06004296号-1

  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厦门市信息中心

  为确保蕞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新(厦门)膜与石墨烯产业园在杏林奠基

中新(厦门)膜与石墨烯产业园在杏林奠基

  本报讯(记者 李晓平)日前,中新(厦门)膜与石墨烯产业园在集美区杏林中亚城奠基。该项目将作为中新(厦门)膜与石墨烯产业研究院的总部和生产研发基地,计划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   该产业园区将以厦门膜产业总部经济为核心,形成“一园多区”架构,涵盖闽西南、延安、吉安、成都和西安等地的产能。目前已初步完成厦门三达科技园区改扩建项...

今年厦门3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保障房提供10233套房源

今年厦门3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保障房提供10233套房源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今年厦门3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保障房 提供10233套房源   昨日上午,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开展“关于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平适应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发展需要”专题询问,市政府13个相关职能部门到会回答询问。  ...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厦门思明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厦门思明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

  挖掘机铁臂掘进,工程车来往穿梭……近日,在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前埔片区岭兜南一路与岭兜西五路交叉口东北侧,一幅占地面积约1.15公顷的地块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上述是厦门市重点项目——思明开元创新社区B05地块火热的建设现场。项目于2024年2月开建,计划2026年投用,拟建设两栋研发办公楼,欲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创意集聚”的生态软件产业园区。其不仅延续了2023...

全国第11!厦门火炬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排名再刷新!

全国第11!厦门火炬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排名再刷新!

  全国第11!厦门火炬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排名再刷新!   2022-07-06 10:43:57   7月5日,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和16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全国第11位,较2021年度排名上升3位。   一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深入实...

全球智慧城产业建设模式分析及整体规划布局报告2023-2030年

全球智慧城产业建设模式分析及整体规划布局报告2023-2030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全球智慧城产业建设模式分析及整体规划布局报告2023-2030年   全球智慧城产业建设模式分析及整体规划布局报告2023-2030年   第1章: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全产业链发展趋势   1.2 内容及业...

厦门一产业园预计明年3月底验收!已有2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厦门一产业园预计明年3月底验收!已有2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原标题:厦门一产业园预计明年3月底验收!已有2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厦门生物医药港五期项目位于海沧区东孚片区,包括生物医药通用厂房23栋、倒班宿舍及相关配套设施1栋,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6亿元。   据了解,项目建筑目前已全部完成结构封顶及结构验收,正开展装饰装修工程、幕墙门窗、屋面工程、机电安装、电梯等施工及安装,预计将...

厦门启动建设8个特色产业园区“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

厦门启动建设8个特色产业园区“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

  电力电器产业园、轻工视讯产业园、时尚消费品(食品)产业园、先进通用设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基地、时尚消费品(纺织服装)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厦门启动建设8个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一园一主业”,园园有特色。   近日,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联合印发《厦门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9年)》(以下简称...

厦门工会多个项目获省级荣誉

厦门工会多个项目获省级荣誉

  福建省工会改革创新项目成果推介活动在福州举行   厦门日报讯 (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李菁)近日,“建功新福建 ‘工’助新发展”——第二届福建省工会改革创新项目成果推介活动在福州举行,厦门工会多项改革创新项目榜上有名。   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市服务业工会联合会选送的“创建数字经济产业工会联盟 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获第二届福建省工会改革创新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