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中国高新网》:总投资超81亿元!厦门火炬高新区和同翔高新城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admin8个月前 (09-27)厦门产业信息22

  导语:昨日,2021年头部季度福建省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同翔指挥部有12个项目列入其中。

  蕞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牛年伊始,抓牢项目“牛鼻子”,跑出牛年加速度。

  昨日,2021年头部季度全省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同翔指挥部有12个项目列入其中。

  据了解,头部季度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同翔指挥部集中开工的1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81亿元。

  集中开工现场为,位于同翔高新城的中航锂电厦门二期。此次开工项目以视频连线模式集中展示。一起看下都有哪些领域的重大项目吧。

  位于同翔高新城的中航锂电厦门二期项目今日上午拉开建设大幕。

  中航锂电于2019年落户厦门市,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0GWh新型锂电池电芯生产线及配套模组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截止目前已基本建成并投产,目前进入产能爬升阶段。二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产能10GWH,力争于今年三季度封顶,并于202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

  据中航锂电厦门公司负责人彭丹丽介绍,动力电池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地位,是厦门市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中航锂电两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年产能20GWH的先进电池和电源系统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超130亿元,可吸引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优质企业来厦落户。

  彭丹丽表示,项目顺利开工投产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同翔指挥部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项目前期的手续办理,施工图审查等等都有专人跟进服务,确保项目按期顺利施工。

  得佳胜(厦门)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得佳胜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称“得佳胜”)独资设立。

  得佳胜于2013年在新加坡创立,是一家专营粘接类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跨国公司,已开发出拥有自主专利配方的耐高低温、导电和粘结三大类产品,在香港、泰国和越南等地设立了8家独立运营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博世、新美亚、天弘、贝莱胜、三星医疗、新科宇航、极颖等全球客户提供产品和本地化服务。

  项目总投资1.26亿元,2023年竣工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4亿元。

  该项目属国家和厦门市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填补了厦门市在新材料方面的空缺,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业楼二期项目总投资1.4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0.7亿元,拟于2022年竣工。

  项目建成后,构建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产业为主,着力打造成为新兴绿色环保产业园区,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决一次性投入过大,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促进企业产品早日上市,从而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

  本项目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甫公山南侧总用地面积3049.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6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5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海峡开放实验室、集美区气象预警中心、地下消防水池与水泵房、室外综合管网、道路硬化、绿化和停车位等配套工程。

  本项目于2020年6月取得土地出让权,已完成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计划于2023年10月31日竣工交付。

  同翔通用厂房二期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布塘中路与石场东路交叉口东南侧目前正在建设,该项目定位为AI产业园,计划引入相关高新产业。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型锂离子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公司致力于创造极致绿色能源存储技术产品,为全球能源供给提供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建设锂电池生产车间、配建动力机房、配电房及成产配套、总部大楼、研发大楼等,规划建设五条磷酸铁锂生产线年部分竣工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

  一期规模6万吨/日,(其中预处理和污泥处理主要设施土建按12万吨/日建成),采用集约地上式建设方案。尾水出水执行《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322- 2018)A级排放限值(类四类水)。

  总用地面积40.7万㎡,原有保留山体绿化面积约27.8万㎡ ,本次实施面积约12.9万㎡。

  同翔高新城同安起步区三期头部批场地平整工程北接五显二期、西至下欧坑、南至规划布塘南路、东至规划石场东路,总面积约94242.6㎡ ,其中场平地块面积约为65984.3㎡ ,地块边坡面积约为28258.3㎡ 。

  村道改道长度约566m,按城市支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20km/h,路基标准宽度8.0m,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

  六年制36班小学,用地面积2.53公顷,总建筑面积1.71万㎡

  布塘小学是一所六年制36班小学,位于同翔高新城五显片区,布塘南路北侧,石场西路东侧,用地面积约253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105平方米,其中地上13105平方米,地下4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普通教学楼、综合楼、风雨操场、室外运动场以及地下室等。

  该项目为高新城配套学校,完善同翔高新城基础配套设施,优化招商载体,促进区域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努娃(厦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努娃(厦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91350211MA34599EXP   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工业区九天湖路466号厂房一四楼之一   努娃(厦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12-28,法定代表人为徐小虎,注册资本为3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50211MA34599EXP,企业地址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工业区九天湖路466号厂房一四楼之一,所属行业为其他制造业,经营...

博泰车联网厦门工厂投产2021产能将达100万套

博泰车联网厦门工厂投产2021产能将达100万套

  去年7月,博泰车联网宣布,继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6大研发中心之后,其自主研发生产基地将在厦门投产。时隔一年,盖世汽车获悉,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二期首条生产线已于近日顺利达产。   作为博泰车联网的自主研发基地,博泰厦门工厂是博泰车联网继其6大研发中心之后的重要布局,获总投资21亿、建筑面积63456平方米、占地面积29495平方米...

厦门华工睿智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厦门华工睿智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AREA   目前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在上海,浙江,福建均设有办事处,我们的服务宗旨“客户满意,创造价值” 我们有强大的设计团队,经验丰富生产组装人员及加工设备,专业并且快速响应的售后,让您使用我们的设备无后顾之忧。   公司致力于发电机行业,电动机行业,食品机械行业,自动焊接行业等领域的开发以及自动化机械的设计,为客户提供...

厦门市将建设金砖数字工业智谷

厦门市将建设金砖数字工业智谷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紧抓工业互联网机遇,我市将建设厦门金砖数字工业智谷。昨日,“厦门金砖数字工业智谷”项目用地成功摘牌。该项目位于湖里区湖边水库东片区。   该地块竞得者厦门新数科创有限公司,由厦门软投公司与火炬集团下属火炬资运公司、湖里国投联合设立。项目将作为软件园二期拓展区,由火炬高新区、湖里区共同管理、共同扶持。   信息显示,厦门金...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0年福建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的通知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0年福建省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的通知

  现将省工信厅《关于征集2020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的通知》(闽工信函装备[2020]250号)转发你们,请有意向申报的企业按要求填写申报材料(附件2、附件3、附件4),于6月30日前提交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二份,电子版发送至邮箱(疫情期间采用邮政EMS邮寄方式收件,纸质版应与电子版一致)),逾期不再受理。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市政府大院东楼607室...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3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重点项目的通知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3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重点项目的通知

  现将《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征集2023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重点项目的通知》(闽工信函装备〔2023〕109号,见附件1)转发给你们,请有意向申报的企业按通知要求开展智能制造自评估,并于2023年4月7日前将企业智能制造自评估、项目情况表及推荐汇总表(含纸质和电子版),一式两份报送至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并同步发送至邮箱:。   联系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南...

厦门智能制造之路:人才

厦门智能制造之路:人才

  “21世纪什么蕞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经典台词,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事实证明,是有道理的。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立国之本,强大之基。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成熟,以及对工业...

厦门智能制造之路:探索(上)

厦门智能制造之路:探索(上)

  发布日期:2020-08-19   从事工业产业研究多年,无论是走到哪座城市,与企业还是政府部门负责人交流,听他们讲得蕞多的,就是如何推动并落实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如何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但在笔者看来,很多地方的推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存在很多问题。这一度让笔者对如火如荼的智能制造产业转型产生质疑,到底哪儿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