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里园区”系列报道之一: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
原标题:“聚焦湖里园区”系列报道之一: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
一个富有活力的湖里正向我们走来。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区如何换挡提速?如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
从本周起,湖里君将实地走访辖区内每个园区,跟随园区负责人、企业家、园区工作人员……观察并感受这些园区的建设成效和蕞新进展,湖里君也将在“湖里头条”与大家分享这些园区故事。
作为高端制造业的“皇冠明珠”,集成电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同时,集成电路也是我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厦门市科技局与湖里区政府依托湖里区对台和自贸区两个优势,共同建设“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力争打造区域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交易中心。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坐落在自贸区机场北片区劲美源通仓储物流园内。毗邻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园区内共有24栋楼,可用面积约8万平米。基地由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科技局下属单位)及厦门市湖里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湖里区政府下属单位)共同组建的厦门科湖集成电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基地规划有六大功能区:厦门市自贸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厦门市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厦门市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试验中心、厦门市集成电路众创空间、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实训中心、两岸(厦门)微纳电子研究院。
目前,产业基地入驻企业182家,其中:实际已入驻办公企业45家,待装修完工入驻办公企业57家,意向入驻办公企业80家。已完成工商总注册资金7.2亿元,2016年产值3亿元。
厦门科湖集成电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所在的片区前身是物流仓库。“当时真的是什么都没有。”梁旭回忆。因为是仓库,改造成写字楼缺乏了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必要的通道。那时,园区周边的环境也亟待优化,人气更是可以用“冷清”来形容。
从2015年7月挂牌至今,短短两年,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更加宽阔,环境愈发优美,仓库摇身一变成为舒适的写字楼,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让人才更有信心扎根于此。
令梁旭感到欣慰的是,得益于区科技局的积极协调和有力推动,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才入驻基地,随着企业服务的不断完善,周边的人气有了明显的提升。
△基地内的自贸区食堂也许对园区的繁荣蕞有发言权。从蕞初的两三百名用餐者,逐渐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人,足以显示基地的魅力和人气。
有平台、有政策,吃住行有保障,才能留住人才,活跃人气。
在没有来到基地前,很多人也许对这里并不了解。其实,基地主要围绕集成电路,打造研发设计、销售、应用企业的聚集地。在区两岸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基地主打的六大功能区也在日渐完善。
厦门市自贸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有办公场地,有基础设施,更有一条龙的服务链,这里将成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温床。
厦门市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针对芯片的跨境交易电商,通俗来说,好比IC产品届的“阿里巴巴”。目前中心的线下交易大厅已开放,线月开始试运行,下一步将实现跨境交易、内外互通功能。03
厦门市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试验中心——旨在一个权威的第三方电子产品检测认证实验室,与权威第三方“摩尔实验室”合作,即将于8月中下旬试运营。重点服务厦门及海西地区,免去出国认证的繁琐。梁旭
基地的发展就像孩子的成长,“现阶段,基地就是幼儿园毕业,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待六大功能区全部实现,就正式进入高中阶段,再之后就是怎样更好地去运营和拓展了。”
如今,基地一期的场地建设已经完成,运营团队也在为重大项目能够落地基地,马不停蹄地参加国内各类商业展会。不仅如此,基地还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招才引智。目前,入驻企业中已有14家人才团队,其中“双百人才”12家,省“百人计划”2家(这两家亦是厦门双百人才),另外还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家。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南路161号湖里区政府东附楼二楼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