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汇聚人才头部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admin9个月前 (09-27)厦门产业信息23

  日前,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亮出园区建设一周年成绩单: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专业机构44家,业态涵盖招聘、猎头、咨询、培训等领域,服务企业超1000家次,引进人才近3000人次,为火炬高新区企业解决用工近4万人次。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火炬高新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底座的重要举措。自2022年6月7日开园以来,园区以“立足厦门、服务全省、融合两岸”为定位,集聚“赋能发展、校企合作、政策服务、人才供需”四大功能为一体,着力打造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多样化的办公空间、商务洽谈、餐饮休闲、运动健身……走进位于火炬新科广场的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各类功能区规划有序,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区通过持续优化软硬件配套和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为人力资源机构发展和高新区企业招贤纳才提供助力。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人才,对就业市场的感知往往蕞敏锐。一年来,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充分发挥入驻机构专业优势,举办多场政策宣讲、人才培训、专题讲座活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通过园区搭建的桥梁,企业可以借力人力资源服务专业机构,解决人才招聘、培养等方面的痛点和难题。”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从供需两端入手,积极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

  紧扣智能制造发展脉搏,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还携手美德教育集团共建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面向企业和学校开展实操类培训。与此同时,园区携手湖里区人社局打造的新兴产业职业技能提升基地也将于近期启动,大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职业技能人才。

  接下来,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将在精细化上再加力,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挖掘资源,整合优势,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提质提效。同时,大力引进人力资源服务龙头机构,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落实市委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全市国际化引才工作部署要求,围绕高新区新能源、半导体等前沿产业布局,着力拓展渠道、做强载体、优化平台、打造品牌。

  截至目前,高新区集聚产业人才30万人,其中博士900名,硕士9000名,本科以上人才占比接近40%,专业技术人才15万人;累计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875名,其中国家级76名,省级296名,市级3503名(其中台湾特聘专家专才315名,占全市52%);累计拥有外籍人才近1500名;累计培育留学创业人才超1000名,占全市90%。

  高新区连续举办六届“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创新大赛,把赛事办到国际一流高校云集、国际化人才汇聚的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吸引参赛人才项目累计超700个,其中35个入选市“双百计划”。连续举办三届“炬火种·燃新薪”高校专业新星挑战大赛,携园区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火炬人才品牌,帮助企业精准链接专业适配的在读高校学生,赛事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获得高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和园区企业的积极响应,今年的第三届大赛已成功吸引来自全国283所高校的3289名学生踊跃报名,成为高新区推动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一方面,高新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对人才承载能力,2022年新落地天马8.6代、中创新航三期等项目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已集聚产业人才超2000人,预计2023年将超5000人。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新能源、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2023年重点推进了中能瑞新、新能安二期、宁德时代区域总部、宁德时代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研发测试与实证实验室、华润微、先导稀材、天翼云、咪咕元宇宙总部等项目,预计将凝聚各类专业人才近万人。

  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4家、各类创新平台200多个,其中面向海外留学人才高标准建设的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三。此外,高新区先试先行,在全省率先打造石墨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元宇宙等细分领域专业孵化器,搭建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产业方向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

  高新区加强厦门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驿站、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驿站建设,拉近与海外创业人才距离;着力推动产教融合,会同厦门市教育局共同打造全省蕞大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与福建工程学院共建火炬产业学院,打造厦门产教融合论坛品牌;创新设立火炬大学堂,开展企业家代表走进高校系列活动,助力人才链接全球优质培训资源、目标高校院所及全球智库资源;优化政策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分类跟踪服务和定期走访机制,出台支持校企合作引才育才“硬核”措施,保障重点企业骨干员工住房和子女就学需求。(林露虹 刘清 郭文晨)

  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亮出园区建设一周年成绩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7年126项全国首创!多项成果从厦门走向全国

7年126项全国首创!多项成果从厦门走向全国

  为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变化、新成果,8月24日起,本报推出“20亮点看发展/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走基层”全媒体系列报道   我们将陆续走进20个体现十年来厦门发展亮点的项目现场,通过记者现场采访、建设者或亲历者讲述,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展现十八大以来我市的发展成就,体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0到千亿“高新梦工厂”串珠成链“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走进产业园区

从0到千亿“高新梦工厂”串珠成链“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走进产业园区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林岑 图/厦门日报资料图(除署名外))“从0到1”实现技术革新;从用户的某个痛点切入,开启创新创业历程;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我市的产业园区时常上演。   产业园区,不仅是企业的家园,奋斗者的梦工厂,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策源地,赋予了城市不竭的生命力。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

厦门​首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始申报

厦门​首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始申报

  首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始申报   市人社局出台《办法》,符合条件的厦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作为申报主体提出申请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何无痕)厦门将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了。日前,市人社局出台《厦门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开展首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申报工作,这是厦门首次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工作。...

厦门产业发展新图谱:60个产业功能区引导产业集聚入园

厦门产业发展新图谱:60个产业功能区引导产业集聚入园

  六十个产业功能区引导产业集聚入园   划分两个部分共九类主导产业,及两个综合性园区   新增产业用地项目原则上应进入相应产业功能区   厦门日报讯 (记者 刘艳)60个产业功能区、用地总规模30979.7公顷,新版厦门产业发展“图谱”来了!“按图索骥”、精准招商、聚势发展。近日,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印发《厦门市产业空...

厦门出台产业园区建设保障房实施办法优先保障企业职工租住

厦门出台产业园区建设保障房实施办法优先保障企业职工租住

  人民网厦门11月29日电 (张萌)近日,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局、市工信局、市建设局联合印发的《厦门市产业园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出台,对当地产业园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适用范围、指标上限要求、指标落实、监督管理等事项进行规范。29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实施办法》进行解读。...

厦门启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

厦门启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

  导报讯(记者 黄奕琳)现在,工业企业通过“i工业”企业服务平台就可以直接体验数字化诊断、灵活用工、精益制造等数字化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昨日,厦门市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启动仪式暨首站(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活动举办。活动以“工赋园区、数智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主题演讲、政策解读等,助力厦门市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日,厦门“i工业”企业服务平台...

厦门将建东旭半导体材料产业园

厦门将建东旭半导体材料产业园

  中化新网讯 近日,在2019厦门国际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上,厦门同安区政府代表与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签约将在厦门建东旭半导体材料产业园。   据介绍,东旭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其旗下上市企业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安片区)投资建设半导体材料产业园,打造世界级半导体材料基地。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700亩,项目总投资144亿元...

厦门将建海洋高新产业园区

厦门将建海洋高新产业园区

  翔安欧厝将建设全省唯一的海洋高新产业园区,未来将积极引入高品质的海洋高新产业项目,形成现代海洋产业组团和海洋高技术研发配套服务组团。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曾东生昨日接听市长专线,解读《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未来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海洋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