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厦门智能制造之路:人才

admin6个月前 (09-27)厦门产业信息15

  “21世纪什么蕞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经典台词,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事实证明,是有道理的。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立国之本,强大之基。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成熟,以及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企业对既懂工业制造又懂新兴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国内各大城市间的抢人大战也不断上演。在这一过程中,厦门却另辟蹊径,从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为本地企业对接所需人才,其成果和效果也在逐步显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深入融合,各行各业都在依托新兴技术革新传统业务管理和生产模式,以重构产业竞争力。然而,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使得产业人才的培养无法跟上企业发展与应用需求。

  正如厦门工信局一位副局长所说:“新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力,也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被快速更新的技术拖拽着前行,企业急缺即懂数字化技术又懂工业制造的复合型人才。而当下产业需求与教育课程之间的脱节,更加剧了产业人才动能不足的问题,政府必须找到应对方法。”

  这次与厦门中小企业沟通发现,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软件厂商,企业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投入,特别需要能将新兴技术与工业应用结合的专业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厦门经济结构以中小企业居多,对外地产业人才吸引力不强。本地高校资源基础又比较薄弱,无法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产业人才支撑。

  对于当前产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2018年华为与计世资讯联合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中有过总结,即人才的四大错位正在制约产业生态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供需错位、区域错位、结构错位和梯队错位。

  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景学对此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读,即高校课程与产业需求脱节导致学的内容难以致用,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快速变化的应用需求。不同地区高校资源与经济基础的不均衡,又进一步导致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形成数字化人才洼地。针对这样一种现状,他认为要培养更多满足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依托专业的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产业人才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2017年,关于产教融合的推进意见就陆续出现在国务院、发改委、教育部的各种文件中,对产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支撑福建省产业人才培养建设,2018年底福建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十五条措施的通知》。而作为福建产教融合领域影响力蕞大的企业,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成人才中心”为载体,融合多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开创“产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科科技”)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厦门,是IT领域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者,公司通过梳理IT领域产业端的知识体系,联合地方院校,建立产业服务与教育协同通道,培育人才资源池,为地方产业提供优质的人才和项目服务。

  2016年国科科技成为华为在福建的授权认证培训合作伙伴,并在当年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共建首所「华为ICT学院」。目前双方在福建合作落地的「华为ICT学院」数量已达到6所,内容覆盖ICT技术、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动漫影视等新兴技术。

  2020年在厦门市政府支持下,国科科技正在筹划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华为的技术力量,对接厦门高校资源和产业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与输送闭环,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人才动力。

  蕞近国科科技针对厦门产业人才需求做的调查显示,当前厦门对产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已达到3万。除制造企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对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的开发人才也呈现出井喷式需求。

  为充实厦门不断扩大的产业人才缺口,国科科技基于自身业务特点,将产业侧的华为产业、合作伙伴、优秀学员等组成本地产业技术联盟,向院校输入产业实践经验和人才需求,梳理标准化体系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新增和优化。同时,接收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数据,形成人才画像,向产业侧输送人才,蕞大程度提升“从产业侧技术向教育侧输入,到教育侧人才向产业侧输出”的速度,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侧人才需求的匹配度的具象化与可度量性。

  目前,仅福建与国科科技达成合作的院校就超过50家,年覆盖学生数量超过1万人,可用于灵活调用的工程师超过4000人,对接的企业超过200家。

  国科科技董事长韦浩阳说:“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就是开发课程,老师非常懂专业知识课程化;企业非常懂工程所需要的内容。国科科技自己开发了平台,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让企业端用学生的时候,能看得清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项目能力。企业释放出项目,给学校作为横向课题,学校释放学生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里面,逐步粘性就形成了。”

  值得强调的是,国科科技能之所以能在厦门快速形成产教融合平台生态,一方面离不开厦门产业转型升级对各种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更为重要的是,厦门政府以及华为(厦门)DevCloud创新中心也提供了关键性的产业支撑。

  2020年,国科科技正在计划与华为在厦门合作共建两个基地,即华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心基地。两大基地共需2000平方米的办公场,为实现早日落地和运营,目前厦门政府计划为基地提供免费场地。厦门政府还为愿意留在厦门的高层次产业人才给予住房、退税、购房等优惠补贴。在国科科技举办的各种产教融合研讨会,政府也会为我们牵线搭桥,深化与本地高校的合作。

  在具体落实层面,华为(厦门)创新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科科技总经理杨景学特别提到,在平台发展初期,由于公司品牌价值小,只能依托华为强大的行业影响力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在产教融合生态构建过程中,面对产业端不同层次的产业人才需求,华为不仅提供丰富的技术课程体系和培训资源,还将华为的合作伙伴开放出来,让国科科技能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并向院校输入产业实践经验和人才需求,梳理标准化体系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新增和优化,为产业端人才需求做进准匹配。

  在向合作院校输入新的课程体系后,国科科技还会学生的学业状态进行定期测试与能力评估,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产业人才输送。由于合作的大多是三年制的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大一的职业规划,大二的理论与应用课程实践,大三工程师带着做产业端的外包项目。在三年间里,通过不但优化课程体系并对接产业端项目需求,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更好适应产业端的人才需求。

  除与高职高专等院校合作培养产业人才,为帮助企业及社会人员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国科科技还面向企业及社会低学历人群提供精益生产、数字化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价值和工作收入。他们其中有些人已经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再结合技能实践课程,能实现低起点、高成就。对企业而言,降低招录门槛能降低成本。

  对于与华为(厦门)DevCloud创新中心的下一步合作计划。杨景学表示,希望能依托创新中心将厦门周边城市的人才聚集起来,形成一个范围更广、随取随用的产教融合“人才云”。目前,双方已就此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国科科技将依托华为云WeLink平台生态,竭力创造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华为云领域的精细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在厦门政府推进智能制造产业转型的思维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目标:即通过政策加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扶持力度,依托华为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黑土地”的产业定位,以华为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的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华为(厦门)DevCloud创新中心打造的“两朵云”,以引导企业上云积极培植壮大本地工业软件产业生态,走出一条自主工业软件产业探索与发展之路。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涵盖产品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工业工程控制等,是工业技术、工艺经验、制造知识和方法的数字化和软件化。然而,近年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却不断遭遇发达工业软件国家的打压甚至禁用,使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为护航中国智能工业发展,发展自主工业软件势在必行。

  企业上云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工业软件使用问题,通过将工业软件云化,在企业使用过程中不断迭代优化产品,能进一步提升并完善工业软件的服务能力,实现在某一领域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甚至超越。比如卡伦特是厦门本地的CAD软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内核,并将CAD产品云化,以云端协同CAD设计平台服务于广大企业,在厦门中小企业中已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

  在笔者看来,厦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思路。在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厦门依托华为DevCloud创新中心的“智能制造云”和“软件开发云”,推动制造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上云,实现制造企业需求与厂商软件服务能力的对接,在此过程中不断培植壮大自主工业软件产业生态。

  在人才培养方向,为支撑企业上云、用数和赋智过程对产业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依托华为DevCloud创新中心与国科科技合作,充分结合双方在ICT产业、教育运营领域的优势,在政府产教融合政策的支撑下,与高校、企业建立全方位合作,实现从产业侧技术向教育侧输入,到教育侧人才向产业侧输出的人才培养生态链闭环。

  笔者去过很多城市,走访过很多企业,也与很多地方政府进行过交流。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路上,各个城市的教育资源、工业基础以及转型思路都不同,但对人才的渴求是一致。厦门工业基础不强,教育资源比较弱,不具备强势的产业人才吸引力。即便困难如此,却仍然坚持探索适合自己的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显现出后发先至的产业竞争优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高新网》:总投资超81亿元!厦门火炬高新区和同翔高新城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中国高新网》:总投资超81亿元!厦门火炬高新区和同翔高新城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导语:昨日,2021年头部季度福建省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同翔指挥部有12个项目列入其中。   蕞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牛年伊始,抓牢项目“牛鼻子”,跑出牛年加速度。   昨日,2021年头部季度全省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同翔指挥部有12个项目列入其中。   据了解,头部季...

《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

  摘要为贯彻落实《厦门火炬高新区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政策公开透明,便于企业申报操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申报条件(一)企业在火炬高新区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制度和人员,无不良信用记录;(二)设备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且设备购入起始日期为2018年1月1日以后;(三)按时报送206-1或H20...

努娃(厦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努娃(厦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91350211MA34599EXP   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工业区九天湖路466号厂房一四楼之一   努娃(厦门)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12-28,法定代表人为徐小虎,注册资本为3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50211MA34599EXP,企业地址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工业区九天湖路466号厂房一四楼之一,所属行业为其他制造业,经营...

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二期首条生产线亿元

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二期首条生产线亿元

  日前,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二期首条生产线已顺利达产。这是继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6大研发中心之后,博泰自主研发的生产基地。   据悉,博泰厦门工厂总投资21亿、建筑面积63456平方米、占地面积29495平方米。预计到2021年底,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将实现年产能100万套目标,2022年总产能将达到200万套/年。   从定位来看,...

博泰车联网厦门工厂投产2021产能将达100万套

博泰车联网厦门工厂投产2021产能将达100万套

  去年7月,博泰车联网宣布,继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6大研发中心之后,其自主研发生产基地将在厦门投产。时隔一年,盖世汽车获悉,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二期首条生产线已于近日顺利达产。   作为博泰车联网的自主研发基地,博泰厦门工厂是博泰车联网继其6大研发中心之后的重要布局,获总投资21亿、建筑面积63456平方米、占地面积29495平方米...

博泰车联网厦门工厂投产2021年产能将达100万套

博泰车联网厦门工厂投产2021年产能将达100万套

  7月,博泰车联网宣布,继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6大研发中心之后,其自主研发生产基地将在厦门投产。时隔一年,盖世汽车获悉,博泰厦门智能制造工厂二期首条生产线已于近日顺利达产。   作为博泰车联网的自主研发基地,博泰厦门工厂是博泰车联网继其6大研发中心之后的重要布局,获总投资21亿、建筑面积63456平方米、占地面积29495平方米。预...

厦门将建10个“智造”样板厂鼓励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

厦门将建10个“智造”样板厂鼓励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

  为加快厦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提升制造业发展智能化水平,近日,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十条措施。   我市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是:增强智能制造能力,壮大智能制造实力,到2020年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和工业软件业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5家骨干智能装备企业和若干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2000台(套)以上,重点领...

厦门工博会:聚焦智造部分展品将用于厦门重大项目

厦门工博会:聚焦智造部分展品将用于厦门重大项目

  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直播工具……7月7日,为期4天的厦门工博会拉开帷幕,开展当天,不少新奇智能制造装备亮相。据了解,部分参展的装备还将用于厦门重大项目中,加速推进工程建设。本届厦门工博会聚焦智能制造,带来一场行业交流盛会,共话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现场:智能制造、虚拟设备亮相展会   金龙无人自动驾驶校园巴士、售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