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科创人才有了专属的“家”
昨天下午,厦门市“科创人才服务工作站”及科技创新“人才之家”在环东海域新城正式揭牌。图为银城智谷园区里的一场科创人才主题沙龙活动。 (记者 张珺 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张珺 通讯员 陈成栋)赋能人才,共同成长,厦门同安在行动。昨天下午,全市科创人才在同安有了专属的“家”——落户于环东海域同安新城银城智谷园区内的厦门市“科创人才服务工作站”及科技创新“人才之家”正式揭牌,未来将承担起全市科创人才需求对接、赋能培训、业务交流等多项服务,推动各类人才在厦门创新创业发展中大显身手。
“工作站和人才之家的揭牌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不定期交流分享活动将更加精彩。”同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同安将充分整合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优势资源,延伸扩展人才服务的深度和覆盖面,提升人才服务的质量和精准度,为同安科创板块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小李,你讲一下这个概念的思考初衷,要怎么样才能更快达成用户目标?”昨天下午的揭牌仪式之后,与会的各类科创人才走进银城智谷园区。在建潘德韬科技大厦内,一场“科创人才主题活动沙龙”正在举行,智谷园区里多家智能家居企业设计部主管围绕着“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实际上,全市首个科创类人才服务机构选择落户在环东海域同安新城,与新城的产业布局和创新创业型人才聚集优势不无关系。作为环东海域新城首个集办公、研发、生产、居住、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银城智谷项目尽管还没有完全竣工,一期园区的入驻企业就已经过半,其中不少属于科创类企业。光上市企业金牌厨柜母公司建潘集团引领的智能家居上下游企业,就“吃掉”了整整一幢楼,吸引了一批企业进驻建潘德韬科技大厦。
随着越来越多产业配套企业的入驻,银城智谷正成为厦门科创人才协同创新的集聚地,为新城加快建设“厦门科学城核心区”夯实基础。厦门城投总经理孙富娟告诉记者,科创类企业的陆续入驻也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加盟,与智谷和新城共同成长。以建潘德韬科技大厦为例,自今年4月份投入运营至今,已经有56家企业入驻,入驻率达55%,进驻的企业带来了一批优秀人才,包括高层次人才2人,博士 7人,硕士65人,本科生321人。
“厦门同安具有足以配套中高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土壤,这里的环境、平台、团队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在昨天的揭牌仪式上,建潘集团高级副总裁任昱衡博士这样点赞同安。而随着厦门市“科创人才服务工作站”和科技创新“人才之家”的成立,同安也将统筹各类科创人才资源,搭建起一座同安与全市创新性人才沟通联系的桥梁,让越来越多像任昱衡这样的高端青年人才关注到同安,落户在环东海域新城。
今年9月10日,同安区发布科技创新人才机遇场景清单,首推科创人才推荐官,探索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为科创人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点线面相结合的园区及楼宇式科创人才服务工作站是同安在人才服务的新场景,后续将近距离为科创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交流配置、培养支持等服务。”同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以一流平台凝聚一流人才”的理念下,同安再次梳理辖区的优势平台、优势政策等,紧贴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环东云谷三大引才平台,围绕五大产业链(群),全面展示同安区在促进区域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高地发展的新活力、新机遇,力求引育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除了关注高端人才,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同安以更加包容的人才服务,解决事关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关键小事”,构筑完善的人才生态环境。同安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评价人才不唯出身、不唯文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只要市场有需求、企业能认可,就有成长的空间。眼下,同安正以两大新城建设的巨大人才需求为契机,对标人才工作先进地区,主动出击,招募高端人才,全力培植高层次人才竞相生长的“热带雨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