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厦门国际海洋周首次举办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admin9个月前 (09-27)厦门产业信息38

  海洋经济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新引擎。(资料图)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洪鹭燕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除署名外)汇聚创新要素、激荡前沿思想。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今日启幕,作为2022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点活动之一,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昨日举办。

  聚焦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分享海洋新兴产业先进理念,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无限可能。论坛以“蓝色新引擎,高质量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为主题,吸引来自省、市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业内知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国内主要沿海城市以及海洋领域龙头企业家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

  在昨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多位业内院士、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家轮番登台,围绕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相互交流、分享蕞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昨日下午的高峰对话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水产种业发展与转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装备研发、智慧海洋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上演一场思想盛宴。

  与会部分嘉宾还深入南方海洋创业创新(欧厝)基地进一步了解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的规划选址,前往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等,实地进行参观学习。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主办,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支持,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福建省协同创新院海洋分院、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筹)(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厦门市海洋专家组共同承办。

  高峰对话台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厦门海洋发展建言献策。

  蓝色大海,孕育着无限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头部生产力、人才是头部资源、创新是头部动力”,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充分显示海洋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首次亮相厦门国际海洋周,正是我市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

  此次论坛的举办是厦门国际海洋周的一次创新和提升,旨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推动构建海洋科技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产业,抢占国际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

  依海而立的厦门,从没有停下追逐蓝色梦想的脚步。出台海洋经济惠企政策18条,成立海洋经济专项招商工作组,规划建设海洋高新产业园区,设立规模超过1亿元的海洋产业引导基金……我市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依托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海洋教育科研力量,大力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筹建福建省海洋创新实验室、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和平台,吸引了金翔龙、倪光南等院士工作站入驻,成功转化一批海洋科技研发成果,海洋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2021年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超10%,培育了金达威、汇盛生物、罗普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大咖”精彩解读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自海洋的“蓝碳”成为海洋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它是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它们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作题为“发展蓝碳测评新兴产业的思考”的报告。他认为,提出“双碳”目标为蓝碳测评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蓝碳测评产业的发展可以围绕测评技术体系、计量指标体系和交易市场体系来构建,走自主可控、国际接轨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主任邓子新在题为“以合成生物学撬动大健康科技的创新和创造”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与工业发展的贡献。他表示,合成生物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应用科学,而从理解到创造的生命科学革命,其发展将推动我国医药、健康、环保等领域的技术大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在题为“蓝色转型推动水产种业竞争与发展”的报告中聚焦水产种业,分析“蓝色粮仓”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可以培育出肉质好、产量高、病害少、繁殖快的‘完美鱼’。”他认为,蓝色转型的好处在于推动渔业生产从捕捞向水产养殖转型,保证水产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保护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洪明辉,在“海洋装备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报告中围绕微纳制造及检测技术在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先进光学智能检测平台的建设、海洋装备领域的高端装备研发等方面展开阐述。他说,“海洋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厦门大学是海洋学科教育与科研的摇篮,可以为发展海洋工程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技术基础,为厦门发展海洋工程产业提供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其清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与转化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科研人员应以“科研上水平,转化上效益;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为理念开展研究,并介绍了海洋生物医药的上市产品,并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的成果转化情况。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万秋,在“海洋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建议”的报告中聚焦智慧海洋建设,他表示,海兰信未来将围绕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积极寻求变革,在确保军工业务、海洋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力拓展以海底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主业发展方向。

  ●海洋高新产业组团 ●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

  ●现代航运物流组团 ●配套服务组团

  ●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未来海洋)

  ●海洋智能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其系统集成(透明海洋)

  ●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蓝色海洋)

  ●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与技术(永续海洋)

  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构建“6+2”产业体系

  “2年拉开园区建设框架,5年全面落实园区产业规划,10年争创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昨日论坛现场,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关注。

  位于翔安区南端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千米,目前园区划分为四个组团:海洋高新产业组团(4.2平方千米)、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2.07平方千米)、现代航运物流组团(2平方千米)、配套服务组团(2平方千米),园区产业重点布局在海洋高新产业组团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组团。

  园区产业布局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渔港经济与海洋种苗业、海洋文创与高端滨海旅游、蓝碳及海水综合利用为主导,构建以海洋研发创新载体、海洋总部经济为支撑的园区“6+2”产业体系。

  园区交通便利,拥有比较好的深水岸线,海陆空区位优势明显,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国梁表示,紧紧围绕“两港一区”建设,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加强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联动招商等招商手段,全力开展海洋渔业招商工作,目前园区内海洋三所翔安基地已落地建设。

  “顶天立地”的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

  与会嘉宾前往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参观交流。(蔡茂祥 摄)

  “这个实验室不仅要‘顶天’,还要‘立地’,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昨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周涵韬全面系统地介绍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据悉,该实验室已通过省级专家论证。

  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同建设,着重布局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未来海洋)、海洋智能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其系统集成(透明海洋)、海洋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蓝色海洋) 、海洋可持续发展新理论与技术(永续海洋)四大研究方向,四个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研究为导向,相辅相成、交叉融合、互为支撑。

  “通过全方位持续努力,海洋创新实验室争取打造成为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周涵韬表示,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特区”,通过系列创新机制的设计、打破体制机制藩篱,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培养创新科研生态,会聚、吸引、养成人才及团队,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据悉,实验室预计通过五年的建设,初步构架海洋科技创新的人才链,在完成核心科研区基本建设、打造国际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有望通过有机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在海洋碳汇、海洋数字孪生、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突破,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引领作用的代表性成果,在海洋信息化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厦门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公告精选:双良节能一季度净利同比预增约3倍;金浦钛业上调钛白粉售价

公告精选:双良节能一季度净利同比预增约3倍;金浦钛业上调钛白粉售价

  金浦钛业:4月14日起上调钛白粉销售价格   金浦钛业(000545)4月13日晚间公告,鉴于近期钛白粉国际国内市场情况,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价格委员会研究决定:自4月14日起,公司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7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100美元/吨。   世纪天鸿:公司目前尚未开展人工智能底层大模型...

北京金田影视携手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国内首个影视科技数字工场

北京金田影视携手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国内首个影视科技数字工场

  从11月11日举办的2022中国(厦门)数字影视产业高峰论坛暨影视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获悉,共有55个影视产业项目进行了签约,签约总金额达155.2亿元。这些签约项目涉及影视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包括“元宇宙”概念项目、影视拍摄项目、数字化影视项目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已签约的项目中,北京金田影金所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来厦投资,将携手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在厦门...

厦门“i工业”企业服务平台启用

厦门“i工业”企业服务平台启用

  本报讯 (记者 李晓平)昨日上午,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厦门站活动举行,同时启用厦门“i工业”企业服务平台。该活动以“工赋园区、数智未来”为主题,由市工信局、湖里区政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   活动聚焦“工业互联网+数智园区”路径,将通过政策解读、专家授课、案例分享等方式,宣讲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沿趋势,推动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复制推广,从...

厦门一综合性产业园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厦门一综合性产业园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10月11日,中建海峡厦门公司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三期)-5#地块(EPC)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据了解,该项目位于集美区,总建设规模约57万平方米,为福建省重点服务业项目,是集各类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推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聚集,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创新中心示范性项目。   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三期)...

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集中办公区建设结果公告(包1)

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集中办公区建设结果公告(包1)

  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集中办公区建设[350212]GWTZ[GK]2022003-1-1   二、项目名称: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集中办公区建设   千语菱(厦门)文创产业有限公司:   品目名称采购标的品牌规格型号数量   五、评标专家(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厦门同安:办嘉年华促两岸农业融合发展

厦门同安:办嘉年华促两岸农业融合发展

  央广网厦门1月7日消息(见习记者 邬眉 实习生 张紫怡 通讯员 韩超)“农”墨重彩,喜迎丰收,1月6日,厦门市同安区开启为期3天的闽台产业园农业嘉年华,来自海峡两岸的18家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利用嘉年华平台,对外展示自主培育的新型蔬果。   闽台产业园农业嘉年华现场(央广网发 夏海滨摄)   本次活动由同安区人民...

厦门同翔高新城推动产城人境深度融合

厦门同翔高新城推动产城人境深度融合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许以栩)新年伊始,位于厦门同翔高新城的各项目施工现场,车辆往来穿梭,工人忙中有序。厦门新能安(一期)、厦门时代(一期)、中创新航厦门三期、海辰锂电二期、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建设者们以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新一年开好局、起好步。   作为同翔高新城...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加速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精准纾困小微企业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加速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精准纾困小微企业

  “没想到无抵押无担保,仅在线天时间就能获批贷款,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需求。”北京兰德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近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曹先生凭借公司专利,通过厦门国际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成功申请到该行北京分行的贷款。   北京兰德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示范园以及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咨询、设施农业建设实施及托管运营、农业设施设备研发及销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