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蕞大!就在厦门
在丰沃土地上沐浴阳光的一粒葵花籽
10月14日15:00,走进佳格的灌装车间,浓郁的葵花籽油香味扑鼻而来,一瓶瓶5L包装的“多力”食用油,经过精炼、灌装、压盖、装箱等环节走下生产线。
从一粒葵花籽到一桶油的生产过程,原料质量非常重要。
为了把好“头部道关”,厦门佳格全面溯源供应链环节,甄选来自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优质油葵提取的毛油。
我们从供应商资质、现场审核、样品检测开始,从海外到达厂里的每一船原料也都会进行酸价、过氧、正己烷等各指标,以确保毛油为纯压榨。
那么在精炼过程中,如何保证葵花籽油的质量稳定呢?
走进佳格厂区,一排排巨大的储油罐映入眼帘。厂区现配备有30余个不锈钢储油罐,可存储3.6万吨毛油和1.95万吨成品油。“佳格从毛油储存、精炼、灌装均采用全程充氮保鲜,以蕞大程度降低存储、生产环境中的氧气含量。”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佳格是国内蕞早采用此技术的公司。如今,全程充氮保鲜技术已在国内食用油生产领域推广开来,还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
“现在食用油的精炼过程一般是250℃高温,可能会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工作人员介绍,佳格不断改进精炼环节,把反应温度降至210℃,减小有害物质的化学反应空间,并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
全流程把控,佳格在精炼过程的每个工段按时监测酸价、过氧、水分、杂质等指标,每周监测存储精油品质,生产成品出厂批批检测,产品货架期定期抽测品质状况。
走进全自动化的包装车间,装箱机器人正在井然有序地搬运着,一箱箱成品5L玉米油从履带缓缓地运输到码垛。
目前是食用油消费淡季,为保障成品油储备量,4条产线有序生产中,每年产能可达20万吨。“现在我们有20万箱成品油,能为厦门市储备粮提供数百吨食用油。”
除了自动装箱机器人,产线还配备了可同时操作不同规格油瓶的自动上环机器、1分钟可装160瓶的小瓶装箱机器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说是将科技手段运用到了食用油生产、装箱等各个环节,保障百姓餐桌供应,守护“大国油仓”。
从高空俯瞰厂区,一块块太阳能板整齐地排列在厂房楼顶,这是9月份刚投用的佳格太阳能一期。这些太阳能板一天可为产线度左右的电能,目前第二期正在规划中,建成后可每日增加5000度。
深耕食用油领域多年,厦门佳格在粮食安全方面走在前列,是全国唯一同时通过IFS、SQF欧美食品安全双认证的食用油生产企业。
厦门佳格还通过了FSSC22000、ISO22000的认证,并且参与制定了厦门花生油和葵花油的团体标准的制定,还是福建省粮食安全教育基地。
厦门佳格方面表示,将继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厦门食品油供应,守护好市民的“油袋子”。
现场设置了有奖竞猜活动,只要回答粮食安全的问题,就能领取一袋米和一瓶油,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参与。一农社区书记姚聪明说:“不少人都缺乏粮食安全意识,通过这次活动,能让群众学习相关知识。”
在新垵村下堂埯,村民邱女士捧着宣传品热情地与展板合影。她说:“以前不知道自制的油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回家我要告诉亲戚朋友,购买正规的食用油,对身体好。”
此次活动在四个街道同时举办,由海沧区发展和改革局、海沧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各街道村居协办。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
主题为“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